成大復辦全大運 火炬手回校傳聖火榮耀交棒
近期因疫情趨緩,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今(1)日在成功大學舉行聖火引燃儀式,由40年前、第12屆全大運在成大舉辦的2位火炬手呂心珊、吳立人,重回主場參與聖火引燃,替為期5天復辦賽事揭開序幕。 全大運賽事舉辦51年來,首度因疫情中斷再度復辦,歷經140多天暫停,克服疫情挑戰,重回主場,透過聖火火炬跨世代意義的傳承延續,宣告展開復辦賽事。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表示,此次聖火引燃不僅接續起40年的成大校史,也點燃了大專學生重回運動競技舞台的希望,更是對於選手的尊重與承諾,另外,他也代表體育署感謝校方以百折不撓的籌備過程,向全國展現了最佳的運動員精神。 今日下午由成大校長蘇慧貞在成大博物館前廣場將聖火交給火炬手,在護火手陪跑下,抵達光復校區中正堂,交棒本屆全大運網球金牌選手吳承哲、銀牌選手黃筱晴及護火隊,高舉聖火進入光復田徑場儀式會場,再由點火手擊劍金牌蘇品融、跆拳道對打金牌謝瑋俐正式引燃聖火,陣容組成兼具傳承與榮耀。 「這是一場空前未見的全大運。」成大校長蘇慧貞談及此次全大運寫下賽史上籌辦時間最短、變數最多、複雜度最高的一場大型賽事,她也重申承諾:「謝謝大家的信任與支持,重回主場,我們一起做到了!」 此次全大運復辦,為了保護選手,降低人流,取消開閉幕典禮與選手之夜,且不開放觀眾入場觀賽,並將剩餘賽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於10月1日至5日,分別為田徑、羽球、網球、射箭、舉重及橄欖球等6個種類;第2階段則復辦其他尚未舉辦之種類,如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柔道、空手道、軟網、角力、木球等7種運動,也由各單項委員會敲定於12月底之前接續擇地辦理。
政大踢館成功 退地主成大全大運完美收尾
11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橄欖球十五人制一般男子組賽事,今(1)日在成功大學自強橄欖球場進行5月因疫情延期之後的循環賽賽程,由地主國立成功大學迎戰來訪的國立政治大學,整場比賽雙方互有往來,終場政大靠著上半場由前鋒簡至翰10分的貢獻下奠定勝基,以20:10取得勝利,政大在取得這場勝利後已確定至少奪下一面銀牌,須等到陸軍官校和臺灣大學的比賽結束之後才能確定最終名次,至於落敗的成大本屆賽事確定以第四名坐收。 上半場政大在進攻端展現成熟且穩定的技巧,不斷的利用大個子磨進達陣區周圍,並且有兩次的達陣拉開差距,反觀地主成大,一開賽熱機較慢,被政大先馳得點,進攻上也僅有幾波零星進攻,中場結束前又被簡至翰達陣再下一城,地主成大以10:0暫時落後。 成大經教練莊博堯中場休息的提點,易邊後馬上做出回應,在進攻上由邊鋒發動攻勢,取代上半場利用身材從中路進攻的策略,馬上收到成效,在大三邊鋒詹景瑋利用速度優勢直搗黃龍,達陣成功將比數縮小至5分差,政大被得分後馬上穩住陣腳,沒有將上半場的領先優勢白白浪費,持續穩住節奏,終場政大以20:10取得勝利。 賽後成大邊鋒詹景瑋談到:「學校允許開放練球後,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直針對側翼進攻和突破的時間差訓練,因為我們有著身材優勢必須運用碰撞來進攻,整場比賽一直在找對方的突破口,儘管有達陣成功,但沒有能為球隊拿下勝利,還是有些遺憾。」 政大教練林文乙對於子弟兵本場比賽的表現表示,橄欖球是一個往後傳的運動,壓迫對手不斷往後傳,離達陣區就越近,防守是最好的進攻,球員們執行的非常徹底,是這場比賽贏球的關鍵。 政大隊長陳泓名對於球隊執行教練指令成功也笑說:「到了下半場儘管有被達陣,但隊友馬上都能回穩,互相喊話提醒大家要執行教練下達的戰術,大家的氣勢和態度都非常好,很感謝隊友們一起為了贏球而努力!」
馬來西亞羽球國手駱澤丰 三闖單打八強賽
來自大馬、目前就讀於慈濟大學的駱澤丰,過去曾是馬來西亞紫色羽球聯盟八打靈(Petaling)俱樂部的選手,多次代表大馬征戰。第四度參加全大運的他,今(1)日在公開組男子單打賽事驚險逆轉,持續將連續晉級八強紀錄推進,他認為:「在臺灣打全大運,最有趣的就是,能與臺灣各地公開組選手切磋!」 慈濟大學駱澤丰16強賽與中山大學黃聖明激戰三局(20:22, 21:19, 21:18),第二局一度16:19落後,但駱澤丰力挽狂瀾、連得5分,第三局也再次驚險逆轉,取下勝利,達成個人參賽108、109、110三屆都挺進前八。 賽後駱澤丰說道:「今天的手感不太在狀態中,因為疫情練球時間也大幅減少,幾度出現落後狀態時,反而較能不顧慮地放開來打,球也就都有在自己想要的位置上,加上對手體力下滑,才能順利晉級。」 實際上,他選擇參與全大運,是因為會有與臺灣國手切磋的機會,反觀馬來西亞國手級別的選手,參與大學的賽事相較臺灣來說會少上許多。前兩屆全大運參賽分別拿下第六名與第七名的他,期許今年能突破自我,打出更好的成績。
歡慶國際大學體育日 「世大運會客室」9月13日起上線
為慶祝9月20日「國際大學體育日」(IDUS),大專體總在教育部體育署指導下,連續四年響應國際大學運動總會發起活動,今年聚焦世界大學運動會(World University Games),舉辦「世大運會客室」邀請13位中華隊選手線上對談,系列影片將在9月13日起,每週一、四晚上七點於YouTube SSUtv播出。 「世大運會客室」邀請甫從東京奧運完賽歸國的舉重金牌郭婞淳,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湯智鈞/鄧宇成,柔道銀牌楊勇緯與林真豪、商瑠羽,射擊各擅勝場的吳佳穎、楊昆弼,田徑「最速男」楊俊瀚與葉守博,世大運女籃銅牌徐玉蓮、羅蘋等共13位。對談由體育主播王博麟雙語主持,加上馬來西亞和韓國等世大運選手、菲律賓的FISU學生大使以及同時身為FISU執行委員與大專體總秘書長的曾慶裕教授擔任特別嘉賓,陣容及激盪火花值得期待。 中華隊分享學生運動員生活、參賽經驗、備戰心得,也與國際選手一起進行線上交流,帶來大學體育活動不同的見聞與視角,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學生參與運動的精神、態度培養,以及投入體育賽事活動呈現的各種樣貌。 全系列預計推出6集,自9月13日起,每週一、四晚上7點於SSUtv上首播。首集由射箭打頭陣,參賽三屆世大運下包攬1金4銀的魏均珩,與分別搭檔延續男團銀牌的學弟鄧宇成、湯智鈞,場上場下都能用不同方式展現氣勢、培養默契。楊勇緯、林真豪與旅日好手商瑠羽於9月16日接力進行柔道甘苦談,分享備戰世大運和這項運動帶給他們的學習與成長。 9月20日當天,曾於2013喀山、2017臺北兩屆世大運舉重摘金的三項紀錄保持人郭婞淳,將帶來參賽回顧。隨後9月23日為田徑,請到三戰世大運、曾於臺北田徑場主場飆出隊史男子100公尺首金的楊俊瀚,以及新生代快腿葉守博。第三週女籃徐玉蓮、羅蘋9月27日登場,兩人都曾拿下UBA大專籃球聯賽后冠,也並肩參與過去兩屆世大運。9月30日壓軸的射擊由吳佳穎、楊昆弼代表,兩人各拿下2015年10公尺空氣手槍銅牌、2019年不定向飛靶男單金牌及混雙銀牌,皆寫下世大運中華隊該項目參賽新猷。其中多位選手更有望於明年成都世大運再披代表隊戰袍。 我國自2018年開始加入響應行列,每年積極舉辦不同類型活動推廣多元運動參與,共同歡慶此一國際大學年度體育盛事。第一年以「SSU特派員扎根計畫」,帶領大專生前進攝影棚與轉播車觀摩,也吸收資深主播的經驗傳承 ;第二年同樣以媒體志工的進階進修為主,將志工們帶入FISU與各國大專體總研討會,開拓國際視野並深化交流面向。 第三年提前規劃辦理,去年8月起即透過5場活動向逾260人次之大專師生傳遞訊息,當中包含13國外籍生,以自行車、棒球、3對3籃球、滑水與SUP立槳等運動創造互動與連結。「在臺國際學生研習活動」採線上與線下同步方式,邀請國際大學運動總會與亞洲大學運動總會跨洋連線傳遞IDUS核心價值之外,更帶領國際學生親臨現場觀賞全世界第一個在疫情下做好準備、開放觀眾入場的「中華職棒」,在學習職業賽事防疫措施的同時,感受職業運動帶來的視覺衝擊與魅力,受到參與學員熱烈迴響。 有別於往年活動結合實體活動,今年雖因疫情影響採取全線上錄製、播出,大專體總仍盼運用社群傳播力量,從選手分享帶動討論,凝聚大眾對大專體育發展更多的認識和關注,並在諸多國際賽事活動延期之際,延續與國際交流的腳步與影響力。 「世大運會客室」選手對談首播資訊 播出平台:大專體總YouTube影音頻道 SSUtv
全大運10月復辦 分兩階段閉門進行
原計畫5月舉行的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受疫情影響中途停辦,近期考量國內疫情趨緩,教育部體育署署長張少熙在本月26日宣布,110年全大運將採2階段復辦,賽事期間不開放觀眾入場,並要求所有參加人員皆須提供相關檢測陰性證明。 在兼顧防疫工作及選手參加比賽活動衡平情況下,體育署、成功大學及大專體總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及復賽方向研商會議,並經110年全大運組織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確認後,決議採2階段復辦方式辦理。 第1階段於10月1日至5日復辦,參賽選手約3,000人,其種類分別為田徑、羽球、網球、射箭、舉重及橄欖球等6個種類;第2階段參賽選手約1,300人,復辦種類則為其他尚未舉辦種類,如體操、柔道、空手道、軟網、角力、木球等6個種類,將由體育署委請大專體總協調其所屬相關單項委員會,於12月底之前選擇合適場地辦理完畢。 為減低地方政府的防疫負荷,賽事將依規定提報防疫計畫,後續並依據指揮中心宣布事項,掌握疫情發展隨時滾動防疫措施,除了各場館規劃單一入口處測量體溫外,進場前需填寫檢核系統實名制表單、TOCC評估表,並需全面配戴口罩。 對於停辦前已組隊(團)報名參賽學校的選手,如因部分選手已畢業或轉學而致無法順利參賽時,學校得在取得被更換者之同意書後,於期限內向大專體總提出更換選手名單之申請,且該缺額限僅得由原校109學年度第2學期仍正式註冊在學的學生遞補,110學年度的新生(含轉學生)則不得遞補報名。 此外,有關前已在進行中之比賽種類,在個人項目(單打、雙打及混雙)部分,學校不得更換選手名單,但團體項目部分,則在考慮保障成隊前提下,學校得有條件增列選手。
2025世大運主辦城市 夏季二度在德國 冬季第七次落腳義大利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日前宣布,202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夏季為德國的萊茵-魯爾都會區,冬季則落腳義大利杜林。 2025年的夏季世大運,將移師德國北部—萊茵-魯爾都會區(Rhine-Ruhr),這是德國繼1989年在杜伊斯堡主辦第15屆之後,睽違18屆二度辦理,「我們非常開心能獲得FISU的信任取得主辦權,這對德國大學體育以及德國體育史來說,都具有其歷史性的重大意義。」德國大專體育總會的主席Jörg Förster說道。 同時也提及,他們將把握這個機會,與合作夥伴結合運動與科學,將社會、生態和經濟的可延續性、創新等加入賽會概念,來舉行這盛大賽會,並預期2025年夏季世大運能為整個社會提供更長期的發展動力,尤其在學生深入參與方面。 而義大利擁有舉辦大型賽事的豐富經驗,前後共動用9座城市分別辦理5次夏季與6次冬季世大運,尤其2025年冬季世大運主辦城市—杜林,1959年首屆夏季世大運就在該地誕生,後續再辦過1970年第8屆夏季世大運、2006年第20屆冬季奧運與2007年第23屆冬季世大運。 義大利大專體育總會會長Riccardo D'Elicio 說:「我必須要感謝我們的團隊,經過兩年的努力,能夠有機會重溫2007年時(杜林首次舉辦冬季世大運)的感動!這個賽會對於義大利的大學體育來說,會是一次獨特的機會,來推廣我們的土地與擁有強大學術使命的城市—杜林。」 FISU 代理會長Leonz Eder 也總結:「能夠擁有兩個強大的夥伴來籌辦2025世大運感到很榮幸,大家也有機會到這兩地飽覽遊走。」
奈及利亞籍高塔—世新伊波卡
109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一級的第三階段,世新大學陣容中迎來一位身高直逼兩米的新面孔,他是來自奈及利亞的伊波卡(Eboka Ifeanyi)。 儘管因疫情隔離影響,伊波卡錯過了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預賽賽事,但他靠著優異的身體素質和自身的努力,迅速適應並融入球隊和隊友中。自預賽第三階段到冠軍戰共計13場比賽,他為世新大學貢獻了153分、場均11.8分的不俗表現。 伊波卡出生於奈及利亞聯邦共合國的西部大城—拉哥斯(Lagos),在他11歲時,因緣際會透過別人的介紹,第一次接觸到籃球這項運動並深深愛上,從此他便將籃球當作自己生活的重心,日以繼夜地琢磨訓練,等到回過神來,伊波卡已著迷於籃球數年時間,並在15歲時還獲得代表國家出賽的機會,儼然已將自身實力提升至水準之上。 為了提高上場時間和曝光率,伊波卡在大學階段決定來到臺灣繼續他的籃球生涯。提及這個決定時,他非常感激媽媽的理解和來臺後給予他幫助的所有人。伊波卡認為人生就是要不斷的挑戰,籃球之路亦是如此,不管是用走的,還是用爬的,都要確保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邁進。對於臺灣的籃球風格,伊波卡坦言初來乍到時非常不適應,相較於奈及利亞的球風,臺灣的比賽節奏非常快,進攻必須配合隊友快速推進,防守更是需要防範對手的快攻。 「球場上想要有哈登(James Harden)的球技,球場外則想要有詹姆士(Lebron James)的生活態度」,這是伊波卡對自己的期許。在他的籃球生涯中,經歷了許多難忘的瞬間,他說道:「When I see myself improving in the game is a big moment for me.」對伊波卡來說,發現自己進步的瞬間勝過一切,表示他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標了。 對於未來規劃,伊波卡表示還未有過多的想法,目前就是日復一日地精進自己,將自己準備好後,自然會有機會出現。
走過大規模停辦 FISU單項賽事的下一步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原訂於2020年要舉行的29項世界大學單項錦標賽(World University Championships)與大學世界杯(FISU University World Cup),最終因新冠疫情蔓延,該年僅於3月底辦理競速滑冰、10月底線上舉行智力運動兩項賽事,剩下的27項賽事,FISU幾經多重考量,決定不再延至2021年,忍痛選擇停辦。 線上研討會維持溝通 確保賽事舉辦品質 FISU單項錦標賽自1963年開辦以來從未大規模停辦,2020年是史上第一次,儘管歷經史無前例的「挑戰」,FISU仍積極準備2022與2024年的賽事。FISU於今(2021)年5月,透過舉辦線上研討會,維持與各單項賽事的籌辦委員會的密切合作,確保舉辦品質,FISU技術代表主席等也都出席,每項子題更超過100人參與。 然而,FISU也為未來賽事預留較高彈性,一但疫情有最新發展,不排除延期或停辦等選項,目前2022年的單項賽事預定有14項,包含現代五項、智力運動、鐵人三項、輕艇競速、沙灘排球、滑水、定向越野、高爾夫、五人制足球、攀登運動、壁球、越野、競速滑冰、滑雪定向;受成都世大運等大型賽事延至2022年等因素影響,進而確認取消的有帆船、射擊、舉重與自由車4項。 將首辦「搏擊運動」大學世界杯 2022年舉行的大學世界杯,除了原有的三對三籃球、足球與七人制橄欖球以外,將新增「搏擊運動」,有拳擊、空手道、泰拳、桑搏、角力與武術等6種,而2024與2026年預定也都將辦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2023夏季世大運 8月展開志工招募
2023年將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第32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相關籌備正積極準備中,志工招募也將於8月登場,預計招募超過11000人。 主辦單位將於8月8日正式開放志工報名意願登記,官方網站上會釋出相關徵選規則、程序和期程等資訊,非常歡迎擁有外語能力、新聞基礎知識、技術、運動訓練與志工服務經驗者報名參加,號召志工們能發揮廣泛技能來協助活動的許多面向,而通過招募加入的志工,將會擁有服裝、飲食與交通的後勤支援外,也會獲得紀念品以及服務證書。 本次招募期望能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Sverdlovsk)的居民中吸引約6000名的志工候選人,約4000名志工將來自俄羅斯其他地區,另有200名來自國外。 2023年會是俄羅斯自1973年於莫斯科、2013年於喀山之後,第三度主辦夏季世大運。根據俄方表示,舉辦世大運所留下來的遺產,在舉辦後的8年,讓喀山這座城市成為俄羅斯的運動熱點,且持續善用場地與設備於舉辦在地大型、甚至是國際活動,包括201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世大運無疑地成為城市最閃耀的活動之一,而且成為帶動地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summer-fisu-world-university-games/ekaterinburg-2023-begins-volunteer-recruitment-in-august
2021世大運三度改期 延至2022年6月舉行
第31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原訂2021年8月18日至8月29日將在中國成都舉行,受全球疫情影響一延再延,經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與世大運執行委員進行視訊會議後,確認將賽事延期至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辦理。 成都世大運最初安排在今年8月8日開幕,由於賽期調整及時間離延期的東京奧運太近,經兩度延後訂於8月18日至29日登場,無奈疫情持續肆虐,雖然許多選手逐步訓練備戰,但由於許多學校未恢復正常運作、運動場館設施關閉,加上國際邊境管制措施等影響,延期勢在必行,FISU基於「保護所有與會人員及市民的安全健康」,四月發聲明宣布順延一年,五月進一步就日程達成共識。 「很高興在明年找到合適時間舉辦這場盛會!」FISU代理會長Leonz Eder表示,成都世大運組委會已做好今年賽事如期舉行的充分準備,但考量到全球疫情帶來的衝擊及限制,與FISU共同決定延辦,期盼在更理想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條件下,確保賽事在最好狀態舉辦。 本屆賽會是繼2001年北京、2011年深圳後,中國城市第三度主辦夏季世大運,除了世大運固定舉辦的15個運動種類(射箭、田徑、籃球、羽球、擊劍、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柔道、游泳、跳水、水球、桌球、跆拳道、網球、排球)外,另選辦賽艇、射擊、武術,總計18個競賽運動種類。 隨著本屆順延、下屆2023年落腳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賽史將首度連續兩年登場。 報導來源:https://www.fisu.net/news/summer-fisu-world-university-games/chengdu-2021-fisu-world-university-games-hod-spring-meeting-to-be-held-in-febru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