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雙國立體大內戰 「德嫺配」二連霸圓滿收場
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網球公開組混雙金牌戰2日在臺南市立網球場,上演國立體育大學兩組人馬內戰,衛冕組合林維德/吳芳嫺交手劉少凡/陳佩萱,雙方以一局比賽象徵性過招,終場一團和氣收官,由「德嫺配」成功連霸。 經驗豐富、連六屆不缺席的劉少凡,雖然無緣延續參賽奪金保證、男雙四連霸兩項個人紀錄,但賽後他大方表示,為學校「金包銀」的目標已經達成,且對方分別還有男女雙比賽要進行,所以希望在酷熱天氣下,把體力進行分配調節,一起為學校爭取更好的名次。 能一路挺進決賽、突破兩人去年搭擋成績,國體大陳佩萱歸功於碩三學長劉少凡的搭配:「搭檔的發球和抽球都很有力量,而能把網前的球打得更刁鑽、帶出角度得分是我的工作,可以和學長互補、搭配得越來越好。」 完成衛冕的林維德/吳芳嫺對於本屆奪金的心情,他們笑說:「很高興達成連霸,但只能開心一下,大家的目標都是繼續在其他項目爭取獎牌。」而吳芳嫺更是單日「三喜臨門」,於女雙另兩場賽事也告捷,明天將與搭擋徐竫雯,代表國體大爭奪本屆女雙金牌。 公開混合組雙打 金牌 國立體大 林維德 吳芳嫺 銀牌 國立體大 劉少凡 陳佩萱 銅牌 臺灣師大 蔡慶煌 謝鈺葶
輔大醫學生于大為拚戰九屆 靠網球磨出堅韌
連續參與九屆全大運的于大為,小二開始接觸網球,從此與網球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喜愛網球,但也並未放棄學習,中興大學畢業以後,繼續攻讀輔仁大學醫學系,因此成了全大運「常客」。 于大為過去都參加團體賽,本屆轉項至一般男子雙打,和他搭檔的是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正文,兩人於去年陳正文就讀輔大在學專班時認識,今年全大運是第一次搭檔。 「于陳配」首輪就展現極好配合默契,輕鬆擊敗對手,賽後提及兩人首次搭配,陳正文則笑說:「我的年紀都能當大為的爸爸了,還能一起配全大運雙打真好。」 于大為是裁判們指名最特別、印象最深刻的選手,他的搭檔陳正文也頻頻誇他真的很強,因為工作忙碌極少有時間可以練球,更多時候是靠著從小打球的習慣及手感來應戰,對此,于大為則酷酷地說:「穩穩地打,就行。」 鮮為人知的是,于大為曾在12歲那年衝上青少年組全國排名第一,達成了自己的里程碑,但也差點因為一場突發性的腦炎不能再打網球,談及這些經歷,于大為依舊維持一貫淡定:「我能腦子正常的活過來已經很感恩。」 回憶起國小刻苦的訓練,于大為帶著些許無奈笑容說道:「對一個國小生而言,你覺得體能訓練應該跑幾圈操場?」「30圈!」現在回想,還是會因為被操得兇而害怕網球,即使心想就此逃離,身體卻很誠實,罷工兩週後又回到球場繼續練習。 而後重考數年終於如願進入醫學系,備考期間身心靈都超載的情況下,親朋好友的質疑一度壓得于大為喘不過氣,憶及不被看好的過往,于大為也僅表示,「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我已經相對幸運了。」累的時候,就回想以前國小訓練,或是場上比賽不輕言放棄的自己,再艱苦都挺過去了,讀書想休息還可以停下腳步調整,「有什麼困難的」。正是運動和求學路上峰迴路轉的種種,造就了他無比堅韌的性格。 靠著對網球的熱愛和堅持,于大為才能一直走到現在,輾轉來到了第20個年頭,回顧9年全大運之旅,自己從熱血沸騰的網球少年到逐漸有更多事情佔據生活,平常碰球機會不多,賽前賽期才能好好練球、享受自己最愛的運動,這次也是因疫情爭取到傷勢恢復時間,才能安心出賽,他語帶惋惜表示,「明年就是參加全大運的第10年,也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參加了。」 雖然大學唸了10年,但于大為對未來還有很多憧憬,想遵循志向從醫,退休後自己開咖啡廳,不變的是,網球會一直是長伴生活的休閒娛樂,在未來也計畫投入推動基層網球發展,希望跟他一樣從小就在網球薰陶下成長的球員,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
鄭宏恩跳高初體驗摘金 誓言明年破大會紀錄
來自中華民國陸軍專科學校的新鮮人鄭宏恩,今(2)日在全大運一般男生組田徑跳高決賽,在第三跳跳過1米96,順利摘下個人全大運首金。 這是鄭宏恩首度在全大運亮相,第一跳挑戰1米89失利,第二跳才順利過桿,他坦言當時相當緊張,「因爲看著高雄師範大學的黃柏勳跳過1米89,當時就有點壓力。」 接著鄭宏恩嘗試1米92、1米95都過關,高師大黃柏勳則是在1米92止步奪下本屆銀牌。緊接著鄭宏恩選擇直接挑戰大會紀錄2米03,嘗試2米04的高度,不過三次跳高都沒能成功,最終在田徑場上留下遺憾。 「當時感覺應該有機會跳過的,但還是太心急了,自己在心態方面還需再調整。」賽後鄭宏恩道。而今天在田徑場上留下1米95的成績,教練黃柏嘉認為鄭宏恩今天稍為緊張,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平時練習的時間也變少,不過仍相當看好他,「回去後還會再做調整,明年再來挑戰看看。」 對於拿下本屆一般男生組跳高金牌,他想感謝學校提供良好的練習環境,「也特別感謝教練、教官的幫助,不然我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因陸軍專校為二專學制,因此明年很可能是鄭宏恩在全大運的最後一年,他誓言明年將再來挑戰大會紀錄。 一般男生組田徑跳高決賽 金牌:陸軍專校 鄭宏恩(1米95) 銀牌:高雄師大 黃柏勳(1米92) 銅牌:航空學院 莊念鋼(1米65)
霸澤昂·依邦挺舉破大會二連霸 林呈璟49公斤級奪金
110年全大運舉重女子55公斤級的賽事,國立體大霸澤昂·依邦在抓舉兩次試舉失敗後穩住心態,最終以抓舉72公斤、挺舉101公斤與總和173公斤奪金,其中挺舉101公斤更是破大會紀錄(原紀錄為98公斤),她也連續兩屆在此量級鍍金。 對於可以舉出破紀錄的成績,前段時間飽受腰傷之苦的霸澤昂·依邦自己也沒料到,她坦言,因為狀況不佳,已經許久沒舉出這樣的重量,加上全大運延期也有更多的時間養傷調整,接下來也將會努力朝亞運達標的目標邁進。 賽前兩週才決定降量級回到49公斤級的北市大學林呈璟,對於今天自己舉出總和171公(抓舉76公斤、挺舉95公斤)的成績十分滿意,表示有突破個人近期的最佳成績,希望在12月的世錦賽能再創佳績! 北市大教練陳瑞蓮說:「賽前因為呈璟有傷勢,所以備戰時,有搭配科學化的訓練做調整,透過精準舉重中的軌跡分析立即找出問題對症下藥,讓選手能不再是靠著感覺是去調整姿勢,更能達到訓練成效。」 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重10月2日成績 公開女生組舉重45公斤級 第一名:正修科大 洪梓瑜 公開女生組舉重49公斤級 第一名:北市大學 林呈璟 公開女生組舉重55公斤級 第一名:國立體大 霸澤昂·依邦(挺舉破大會) 公開女生組舉重55公斤級 第二名:臺灣體大 高佳玲 公開女生組舉重55公斤級 第三名:臺灣體大 吳佳芳
田徑首金出爐 臺師大周鴻宇一萬公尺封王
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今(2)日開始展開田徑所有賽事,單項首金於公開男子組10000公尺項目率先誕生,臺灣師大周鴻宇以堅忍的意志力抵擋臺南烈陽,耗時32分58秒完賽,他賽後直呼:「能夠首金在全場的歡呼聲中,見證在家人、教練、朋友這麼多加油聲下摘下金牌,是我最享受長跑項目的原因。」 繼五月挑戰5000公尺項目奪銀後,肌力不但未因疫情而退步,更意外獲得身體恢復後的能量,今於一萬公尺項目獨佔鰲頭,摘下金牌,周鴻宇說:「在大學這四年,有很多陪伴、幫助我的人,更謝謝父親以及教練、朋友。」 亮眼成績的背後,周鴻宇表示自己也曾有過想放棄、轉學的想法。因臺師大的課業壓力重,剛進大學時無法兼顧,導致參賽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但在那段低潮期,他向臺師大學長曾庭瑋看齊,也受到學長很多幫助,他欣慰地說:「當時學長除了田徑的成績很好之外,課業也顧得很好,在那段低潮期鼓勵我蠻多的,也讓我慢慢調整狀態走出低潮。」 除了學長的鼓勵外,周鴻宇補充說明,臺師大田徑隊就像大家庭,大家都會互相鼓勵、加油。「就像今天在跑一萬公尺時,大家都會在場邊大喊『周鴻宇』,這些加油聲也讓我更有動力向前跑。這些加油聲也提醒我試著調配自己的跑速,把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周鴻宇的父親幾乎每場賽事皆會到場支持。因應疫情關係,周鴻宇的父親周杰無法進到場內,但今天仍特地到場外的圍牆上,遠遠見證自己的兒子奪金時刻。 看著周鴻宇逐漸成長到現在成功奪金,在場外的父親周杰說:「從大一時的撞牆期,我提醒他不要因落後太多而失落,把自己的目標設定好,再慢慢突破自己,很高興他今天能夠持續堅持到最後一刻。」
破大會一般女400公尺紀錄 輔大郭兆庭盼拿全大運首金
「曾經有想過要破紀錄,但沒想到會在今天!」輔仁大學郭兆庭今(2)日在成功大學光復田徑場一般女生400公尺第二組預賽中跑出58.95秒的成績,刷新大會在107年的紀錄(59.25秒)。 該項的全大運紀錄保持人原為大葉大學邱旻萱,她在107年全大運跑出59.25秒紀錄,郭兆庭對於能在預賽就突破這項大會紀錄表示,雖然自己已在賽前做足準備,但依然感到非常驚訝,「比賽前老師給我的課表蠻重的,但一直都沒有測驗過,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在哪。」 她也特別點出第一組來自清華大學的王于嘉,「一直以來我都視她為假想敵,因為我們在之前的比賽曾遇到過,當時我們的成績實在太近了。」王于嘉在預賽則以1分03秒27的成績拿下分組第一晉級,對郭兆庭來說,王于嘉也是她前進的動力之一。 今年6月正式從學校畢業的郭兆庭,特地回來參加最後一場田徑大賽,「最近都是以傳訊息的方式跟教練討論,教練也很信任我。」她談到,接下來的目標是希望能順利拿下在全大運的第一面金牌,未來也將會帶著熱愛跑步的心,持續跑下去。
謝語倢「無縫接軌」亮相全大運 享受混雙男女對決
擁有多項國際賽事經歷的奧運國手「A妹」謝語倢,完成體壇盛事初登場後,8月馬不停蹄回歸職業賽場奮鬥,上月緊接著回臺,隔離後首度亮相國內賽事,她略顯疲憊但仍笑容滿面分享全大運首日收穫:「我覺得混雙很好玩!」 在WTA125巡迴賽芝加哥站收穫女雙亞軍後,謝語倢九月初回到臺灣備戰110年全大運,但經歷大半月的防疫隔離,出關到出賽,僅有兩天的調整恢復期。首日她即代表臺灣師大連打三場賽事,她說:「回臺後隔離多少對自己的表現有所影響,但最主要還是想參與這個大專賽事,也很開心能夠跟學校的學弟妹一起打球。」 談及「限定版」的混雙體驗,連三年參與全大運的謝語倢提到,在臺灣混雙尤其少見:「除了全大運、全運會這種大型賽會外,很少可以跟國內的男選手相互切磋,機會蠻難得的,這也讓混雙項目變得更有趣!」 平時多打女雙的謝語倢對混雙感到新鮮,同時表示因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關係,比較少待在學校,跟本屆搭檔吳承維相處不久,可以說是「邊打邊認識」,她補充:「我們在賽前會根據對手類型溝通站位和打法,在賽中也有互相鼓勵。」 參加第二次全大運的吳承維表示,和謝語倢組隊其實不會感到有壓力,「跟學姊搭檔其實蠻好的,她不會給我太大的壓力,也會讓我比較放得開去盡情發揮。」
尋求男單第三金 康福迪的跨海網球夢
在全大運的一般組網球賽場上,不難關注到一名金髮的網球選手,他是來自俄羅斯的康福迪(Vladimir Kharlov),107、108兩屆一般組男單金牌得主,今年則要力拼三度登頂的機會。 目前就讀元智大學博士班三年級的康福迪,從6歲就開始接觸網球,不過在12歲時因地緣關係,從家裡需搭4小時的飛機才能到訓練場,時間及費用均相當可觀,加上俄羅斯打球的機會也相對不多,當時只好被迫放棄。 「很想打,但是沒有機會!」康福迪將近六年沒有打球,他透露那段時間常常夢到自己在打網球,剛好在2010年又因當時所讀托木斯克國立大學有和逢甲大學合作,才又與臺灣結緣。 大學畢業後,康福迪在俄羅斯白天上班、晚上教網球,直到27歲時才來臺念研究所,他談及當時選擇,主要是自己有在學習中文,再加上對台灣的印象還不錯,因此毅然決然重回寶島。 來台後,康福迪稱霸全國大專網球賽場,先後在Dunlop盃及Babolat盃分別拿下五、六次冠軍,在全大運一般組男單則是留下兩面金牌的紀錄,本屆將尋求第三金。特別的是,上屆康福迪選擇報名男子團體賽,「想要試試看不同的東西,去年有好幾名厲害的選手都剩最後一年了,就之後也沒機會搭擋了。」因此去年他放棄個人賽衛冕的機會,選擇與隊友拼一次。 除了報名男單外,本次全大運他也與搭擋何仲霖組男雙,兩人曾攜手拿下全國第五的佳績,今年兩人再度搭擋尋求突破,至於未來是否會再參賽全大運,他則笑說,一切的變數都很大,很難確定是否還會繼續參加,他只想把握當下,專注於眼前的賽事。
淘汰門前走一回 國體大劉少凡/陳佩萱逆轉勝進金牌戰
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網球公開組混雙準決賽,今(1)日在臺南市立網球場壓軸登場,國立體大劉少凡/陳佩萱決勝局合作無間,以9:8逆轉由東京奧運國手「A妹」謝語倢搭配吳承維的臺灣師大組合,搶下金牌戰門票。 國體大靠著劉少凡多次有效的網前殺球,率先搶下首局1:0。次局奧運國手謝語倢領銜的臺師大展開反攻,連兩局運用巧妙截球取分反超局數2:1,爾後更取得7:5的聽牌優勢,但體力與專注力逐漸下滑,產生過多失誤讓國體大把握機會扳平局數7:7。 臺師大靠吳承維連續截球取分後,率先搶下第8局,但國體大發揮團隊默契且把握住機會進攻,局數追成8:8平手。 由於本次全大運除了四強排名賽之外,都採取一盤八局決勝制。因此,這場精采對決才有了「延長」的第九局,國體大陳佩萱穩定接發,多次製造攻擊機會,讓劉少凡強攻取分,兩人默契發揮得宜,終場以9:8擊退臺師大,成功晉級決賽。 遺憾失去金牌戰門票,臺師大吳承維坦言,單日連打三場賽事,確實疲憊感有影響到這場四強賽表現,但他也表示:「去年因為第一次參加更高層級的比賽,有點放不開。但這一年也有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逐漸適應大專的比賽。」
北市大蘇力揚全大運初體驗 李家雙胞胎前進八強
110年全大運羽球於5月份因疫情中斷未完成之賽事,相隔超過四個月,今(1)日在成功大學中正堂復辦,今開賽即是八強晉級賽,其中公開男子組單打項目,備受矚目的新秀—北市大學蘇力揚,以直落二(21:9, 21:9)力克臺北商大劉子瑜挺進八強。 蘇力揚覺得這次的全大運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一是賽事分成兩階段進行,二是現場都沒有觀眾的加油聲,以致賽場顯得特別安靜,很容易恍神,賽後他也說道:「應該要再把自己的狀態抓的更緊一點!」 公開男子組雙打部份,北市大學雙胞胎兄弟檔李芳任/李芳至以21比12、21比13連拿兩局擊退中山大學張宸愷/李翊安,前進下一階段。 李芳任/李芳至因近期無法出國,已許久沒有比賽,對於這次全大運感到非常興奮,更是十分積極備戰,有國內賽事可打,也能稍稍排解練習的煩悶。談到兄弟檔一起打球的優點,兩人也說到,因為是家人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協調,處理好每場賽事,一場一場打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