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黃昱翔。攝/臺灣大學棒球隊提供
人物特寫

從實驗室到投手丘 臺大黃昱翔投出人生的致勝曲球

「我覺得我會喜歡棒球,一部分是棒球真的很好玩,另一部分是我能從中找到成就感,棒球讓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 「黃昱翔這個投手非常冷靜,表情完全猜不透的感覺,很有大將之風。」112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一般組冠軍戰中,主播如此說道。當時大二的黃昱翔在國立臺灣大學隊中擔綱中心打者以及後援支柱,他在冠軍戰後援2.2局繳出好投,靠著一顆神奇曲球讓對手頻頻揮空,幫助球隊拿下久違的冠軍,自己也抱回投手獎。本學年他升上大三成為學長,面臨球隊換血和磨合,新的一年迎來新的挑戰。 實驗室與後山棒球夢 黃昱翔來自花蓮,兒時因為跟著父親看職棒而與棒球結下不解之緣,進入花蓮高中後決定加入棒球隊。不過當時他就讀數理資優班,對此他透露,高一、高二自己都將學業擺在首位,「那時候我在學校讀書,隊友們在練球時,我都會躲起來,拜託老師不要跟隊友說我在哪裡,因為球場跟課業上一定得有取捨。」然而棒球也成為黃昱翔當時獨自苦讀時宣洩壓力的出口,他笑說:「那時候自己一個人在超級無敵大的實驗室讀書,又沒老師,我就用紙捲成紙球、球棒跟T座在實驗室練習打擊。」直到高二保送臺大後,黃昱翔才將比較多的時間投入在球場。 黃昱翔雖然是上屆大專棒球聯賽一般組的投手獎得主,但他在高中時期其實是以外野為主,投手的位置反而是在高二那年半路出家練出來的。當時教練認為黃昱翔在外野回傳的臂力具有潛力,因此他開始試著站上投手丘,慢慢找到自己在投球的天份。 社團球隊出身的他認為,跟科班的選手比起來自己一開始的投球姿勢不太扎實,「剛開始沒有人雕你的動作,做起來就很奇怪、看起來不太協調。」通過自己不斷摸索,他練出一路用到現在的決勝球——「曲球」,由於他的曲球是扣縫線側邊,因此走向包含橫向和縱向,獨特的進壘軌跡,讓他能夠使打者頻頻揮空。 黃昱翔高三那年扛起球隊王牌,在高中軟式聯賽過關斬將,排名戰先發繳出6.1局無失分的好投,幫助花中拿下全國第五締造隊史新猷,也帶給他大學繼續打球的信心。 終突破16強魔咒 冠軍之路走得踏實 臺大在111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一般組16強戰面對國立清華大學,當時大一的黃昱翔在最後半局2出局,二、三壘有人並落後2分時上場打擊,最終他沒能建功,成為比賽的最後一個出局數,臺大抱憾而歸。一年後,他和隊友重新站上大專聯賽全國16強戰賽場,此役對手換成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同樣的局面再度上演,眼看比賽只差一個好球就要結束之際,這回黃昱翔決定不再留下遺憾,一棒掃出追平二壘安打幫助球隊續命,最終臺大在延長賽中贏球,一路殺進112學年度的冠軍決戰。 黃昱翔在冠軍戰擔綱先發第五棒指定打擊,他笑說第一個打席打完還在喘,就被教練叫去牛棚熱身。他接替先發2.1局掉兩分的隊友,在三局下一人出局後登板,在2.2局的投球中他完全封鎖明新科技大學打線,尤其是招牌曲球讓打者頻頻揮空,在自家打擊大爆發、領先對手9分的情況下,黃昱翔讓打者打出中外野飛球出局,抓下比賽最後一個出局數,臺大終場以12:3,5局提前扣倒明新奪冠。 黃昱翔回憶奪冠當下,其實前一打席讓打者打出內野軟弱飛球時,他就覺得要奪下冠軍了,可惜守備溝通有點失誤,沒完成出局數。下個打席對手掌握住曲球扎實打向中外野,不過卻找向手套,他說:「當時打出去心想完蛋了,結果蠻幸運最終是出局。我轉頭看到捕手朝我衝過來,我把手套往後拋,然後大家拿著水從休息區衝上來,在投手丘上抱在一起,這個畫面好像是只有在夢中才會發生。」 黃昱翔全國賽繳出3勝2救援,拿下112學年度一般組投手獎。他表示自己冠軍賽投完就心裡有數,因此獲獎當下並沒有感到特別驚喜,但事後回想:「全臺灣一年就一個投手獎,好像蠻值得驕傲的。」 學長不好當 暖男學長翁宇呈是標竿 黃昱翔透露過去曾是U12國手的學長翁宇呈一直是他追隨的目標。「他真的很強,想變得跟他一樣。」他補充兩人都是中心棒次的一員,因此從中有不少交流,他說:「他真的蠻正向的,我大一時他給我很多鼓勵,也常跟我說不要緊張,是個很照顧學弟的學長。」他自己也是大三開始成為學長,才意識到這角色並不好當:「不管是練球的投入程度或是與人的交際,都要成為能帶領球隊前進的領頭羊。」 黃昱翔認為升上大學後除了技術的突破外,成長最多的是「自信心」,在技術提升的基礎上勇於跟打者對決,而教練的一句:「接下來就交給你囉。」更成為他勇往直前的動力。不過他也坦言大二從先發轉後援,會懷疑自己是否擁有承擔球隊勝負的能力,但當時曾有人和他說:「教練相信你、我們隊友相信你,你幹嘛不相信你自己?」雖然已不記得究竟是誰對他說的,但那句話帶給黃昱翔很大信心。 球場外,黃昱翔透露和隊友都會揪團去圖書館讀書,去年整個暑假都在中研院做研究,將熱情投入地質科學領域的專業中。不過有時在研究或讀書時,心裡始終還是會惦記著棒球,「可能真的夠熱愛吧!」 臺大本屆面臨換血,上屆主力陣容畢業不少,今年大三的黃昱翔說:「去年大二跟著學長們拿冠軍,大三突然要扛下主力以及領導的責任,一開始有點不知道怎麼做。」他透露球隊在大專聯賽開季前的地方賽事中鎩羽而歸,當時團隊有點無所適從,不過「共好」是大家的共識,他和其他幹部透過和學弟談心的方式,期盼能串起球隊的向心力。雖然本學年度完成北一區連霸,但黃昱翔認為團隊還沒有去年那種「所向披靡」的感覺,目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個人目標方面他則說:「既然投手獎拿過了,今年就拿個打擊獎好了。」 回首這段精彩的棒球旅程,黃昱翔要感謝家人百分百的支持,他說:「雖然有時候阿嬤會擔心,但我跟他說我會把一切都顧好,請他放心。」他也要感謝臺大物治團隊,讓他有健康的身體能夠面對挑戰。儘管今年連霸壓力大,但黃昱翔期盼用自己的招牌曲球,帶著學弟們再度抱回榮耀的冠軍金盃。

113學年度UBA預賽,北醫三勝一敗晉級,以一分之差敗給去年亞軍政治大學。圖/黃思綺提供
人物特寫

首屆UBA球員之女 北醫射手黃思綺的「綺」幻旅程

「緊抓籃球、瞄準籃框、無懼出手。」這串基本投籃動作,黃思綺自5歲便開始練習,只是當她加入臺北醫學大學女子籃球隊後,每次出手除了自信,更乘載著隊友的信任與寄託。 76學年度、首屆UBA大專籃球聯賽,當時代表國立臺東大學出賽的黃俊欽或許沒想過,34年後,女兒也會在同個賽事上發光發熱。回顧3年前那次代課,偶然接觸堪稱璞玉的黃思綺,北醫教練林雅麗坦言:「自己運氣很好,撿到一個寶。」 自小培養運動習慣 體會籃球純粹美好 小時候的週末,父親會帶著黃思綺與哥哥到籃球場投投籃,偶爾打打半場,三人也愛擠在電視機前收看美國職業籃球,儘管父親因傷退休後成為國小籃球教練,卻只是將籃球的樂趣帶入兄妹倆的生活當中,並不干預孩子在籃球項目的表現,大學之前,黃思綺從未接觸任何校隊訓練,只是週末閒暇之餘,會自主到球場報到,一再回味進球的快感。 從困惑到全能 菜鳥咬牙訓練提升經驗值 受到北醫女籃教練邀請,首次參與校隊練習後,黃思綺知道自己尚有許多方面待補強,除了缺乏全場經驗與概念,對規則也不全然熟悉,加上當時遭逢車禍,躊躇一陣子才決定入隊。 不在意階級輩分的她,回憶大一的自己就是個「很皮的學妹」,當時球隊因成績不突出氣氛低迷,從訓練課表就能看出教練對大家的期望,那年北醫在UBA止步預賽,黃思綺沒有什麼機會上場,想找各種理由請假又不敢,同屆球員相互扶持之下,順利度過菜鳥年。 隔年球隊招生順利,又有醫學系學姊加入補強中鋒,帶著完整陣容,北醫撥雲見日,在醫學盃奪得亞軍,並在111學年度UBA拿到分區排名賽第四。 提起北醫女籃最廣為人知的射手,絕對少不了學姊王意如,她也是黃思綺景仰的對象,在當屆UBA預賽,兩人聯手下起三分雨,為球隊取得最後一張分區排名賽門票。在外線表現突出,反倒讓黃思綺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只可以是射手嗎?如果哪天怎麼樣都投不準怎麼辦?」為此她尋找資源自學技能,希望能幫隊友製造更多機會。   無私奉獻受喜愛 接任隊長打造球隊新形象 全隊共同推派之下,黃思綺在大三接任隊長,在教練林雅麗眼中,黃思綺有時像是少根筋的傻大姊,她不太會講激勵人心的話語,而是默默存在與奉獻,贏得隊友信任,在接下隊長職務時,「她沒有特別說什麼,就像是時候到了,輪到他承擔責任了」。 黃思綺與副隊長熊恩個性活潑隨和,在兩人帶領之下,球隊氛圍逐漸轉變,隨著球員更迭,每年UBA都是新的開始,黃思綺只希望大家在場上可以做好最擅長的一件事,逐漸磨合培養默契,互相鼓勵減少責備,這次球隊成績持平,蟬聯分區排名賽分組第四。 轉眼學生球員生涯到了尾聲,黃思綺依舊不缺席練習與比賽,認真享受與隊友奮戰的時光,113學年度UBA,北醫以三勝一敗從預賽晉級,以1分之差敗給上屆亞軍國立政治大學,然而這趟旅程未完待續。 即將褪去北醫戰袍 教練大讚表現傑出 教練林雅麗謙虛地說道,黃思綺對籃框進攻的意圖性果斷,今日成就多靠自身努力,她父親潛移默化教導許多觀念,自己僅是從旁輔助簡單提點技巧。 林教練如數家珍地分享,「心臟足夠強大,挑戰來臨時無懼面對」的黃思綺,以七顆三分球突破學姊王意如的紀錄,黃思綺態度積極,場上身分多重,防守端擅長抄截,進攻端能切能投,「她就是一個可愛的小孩,講話有點ㄎㄧㄤ,整體來說,是個很棒的球員。」 從只懂得瞄準籃框,到成為球隊主力,黃思綺感謝林教練的栽培與隊友的信任,她不擅於說感性的話,四年來首次在社群軟體對球隊喊話,「我一直在等最好的我們出現…正值最後一年,這次真的好靠近。」 對籃球純然的愛,帶領黃思綺與北醫女籃相遇,交織出獨特篇章,籃球已然成為興趣,未來她也將透過不同身分,關注著北醫女籃的發展動向。

真理許舒晴前往波蘭參與 2024世界相撲錦標賽。攝/旅日攝影師綠茶Ariel
人物特寫

真理許舒晴保持「渴望」之心 相撲帶給她的無數收穫

選擇放棄練習將近10年的柔道,重回一般大學生身分的許舒晴,因為相撲又再度踏上運動賽場上發光發熱,並帶著積極以及渴望學習的心,前往日本以及不同的國際賽場。如今的她經過每一場賽事的洗禮後,都比過往的自己更加進步,她也期許在未來的賽場能奪得佳績。 「渴望」是成就她踏入相撲領域的第一步 許舒晴從小便是練柔道的選手,而初次接觸相撲是在國中,她說:「國中的自己,只要教練說什麼就去做什麼,但我渴望去嘗試不同的項目,所以不會很抗拒,反而會帶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練習。」當時除了平日的練習以外,許舒晴在假日時還需要額外前往三芝練習相撲。 她認為,雖然有機會嘗試相撲很興奮,不過同時也是犧牲掉自己可以休息或出門玩樂的時間,與其他同齡選手相比,許舒晴花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在不同專項的訓練上,但她卻不覺得討厭,反而因為「渴望」而促使她每一次訓練的動力,也持續抱持著學習之心去吸收關於不同運動種類的知識與技術。 柔道與相撲的差異性——節奏 每當親朋好友問起許舒晴柔道、相撲的不同,還有比較喜愛哪種時,許舒晴都笑著回答:「柔道是我練習長達將近10年的運動,但相撲與柔道相比我更喜歡相撲,因為相撲的比賽節奏較快,可能幾秒間就能瞬間分出勝負。」對她來說,相撲有趣的地方在於遇到危機時,會需要較快速以及敏銳的應變能力,因為勝敗僅在一剎那,所以在比賽當下能夠思考時間也較短,需要即時作出反映。 前往日本,進取相撲 相撲為日本傳統的神道儀式與體術,也是該運動種類的發源地。而在去年8月初時,許舒晴與其他選手一同前往日本進行移地訓練,透過這趟日本之旅,她看清了自己與日本當地專項選手的技術差距,也進而學習到不同的訓練方式和理念。 許舒晴舉例說:「我們前往日本移地訓練的選手,皆為柔道或者角力出身的,所以還是會習慣靠轉身技去摔,但相撲選手都是以正面衝擊和推進的力量,因此第一次與日本選手交流時有嚇到。」同時她也提及到臺灣現在較為可惜的地方為無專項教練、資源較少,所以在訓練上會較有限,因此她也格外珍惜可以在國外交流的機會。 身份的轉變,變回普通大學生 許舒晴原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技擊暨國術學系,不過在大一下學期結束後,因為自身未來規劃,轉學至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她感慨地表示,當時要選擇放棄從小練到大的柔道覺得婉惜,不過在大三時,以普通大學生的身分入選相撲代表隊時,她認為機會十分可貴,心情也格外興奮,所以在時間規劃上除了兼顧打工和學業外,現階段的她還會自己利用空閒時間去健身房做肌力與體能訓練,並且協會所安排的相撲訓練也都沒有錯過,為了就是每次擁有出國比賽的機會時都能以最佳的狀態去面對,使自己更加進步。 相隔四年再次踏上國賽賽場,期待未來更好的自己 許舒晴於2019年曾代表臺灣青年組參與相撲的國際賽事,爾後再無參加任何相關訓練,直至2023年,國中時引領她進入相撲世界的余庭老師詢問要不要再次參加相撲代表隊的資格選拔,這個決定使她重拾運動選手的身份。通過選拔後,她重新以相撲選手的身分訓練及參賽,並格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在每一次的國際賽場上都有許多的收穫。 而令許舒晴印象最深刻為2024年前往波蘭參加世界相撲錦標賽(SUMO WORLD CHAMPIONSHIPS),前後包含團體賽共比了8場,這是她第一次參與到多場次的比賽,雖然在四強賽惜敗,但她卻表示,當時心情不但沒有灰心,反而對自己的表現感到滿意。她認為此趟比賽收穫良多,在過程中看見了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也將認知到成人組的高強度競爭,所以將不甘心化作動力,讓她邁向更好的未來和自己。

臺中教大王怡靜在舞臺上展現追逐夢想的自信。攝/呂弘傑
人物特寫

散發自信追逐夢想 中教大王怡靜展現勇氣點亮體操之路

拉筋、伸展、預備上場,這些都是運動員上場前的必備動作,但此刻的王怡靜卻有些緊張,因為這是她開始練競技體操八個月以來第一場正式比賽,而且是在乙組體操選手最高的競技殿堂: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從眾人眼中總是埋首於書堆裡的資優生,到成為一位體操運動員上場比賽,王怡靜付出的不只是無限的努力,還有挑戰未知事物、追逐夢想的極大勇氣。 體操夢的啟蒙 王怡靜從小自認運動細胞不如人,將時間都投注於課業上,成為眾人眼中的乖學生,順著師長期待進入臺南女中,畢業後再以優異成績考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看似永遠不會與運動產生任何羈絆。 大一時的課堂採訪,她認識時任國小教練的前中國國家代表隊體操選手李婭。採訪過程中,王怡靜對李婭產生崇拜,也對競技體操逐漸感興趣,此後她開始收看體操比賽轉播,也會在有比賽時到體操館看學生體操比賽。 「看著看著自己也開始想從事體操工作。」起初王怡靜先從考體操裁判開始努力,她報名裁判講習會,擔任業餘比賽裁判累積經驗的同時,想要上場比賽的想法也逐漸在她心中萌芽,此時李婭教練適時推了一把,鼓勵她勇敢去嘗試投入訓練。受到偶像鼓舞後,王怡靜便正式踏上訓練的征途。 訓練征途大不易 起初王怡靜先接觸體操俱樂部,但由於俱樂部性質並非訓練比賽項目,為了接受更加正式的訓練,王怡靜主動接觸臺灣體大育成中心,透過其協助於去年九月進入臺體育成中心學習,接著於十一月加入體操社團,接受科班出身的體操隊員訓練。 「每一項基本功訓練都做得很辛苦,光是拉筋就拉到哭出來。」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王怡靜起初訓練的過程可說是吃盡苦頭,不過她把留下的眼淚化作動力,順利地撐過最痛苦的訓練階段。隨著練習次數增加,王怡靜漸漸可以負擔基礎訓練強度,便將每週訓練次數增加,並開始練習比賽項目。儘管訓練時間增多,她仍然維持課業上的優異表現,不因專注體操練習而影響。 經過教練評估後,王怡靜以平衡木、地板、跳馬等三項作為主要練習項目,開始更進階訓練的同時也面臨更多挑戰,「平衡木花了最多時間練習,但也是挫折感最重的項目。」求好心切的她經常因為多想而導致訓練狀態不理想。此時隊員的鼓勵成為支撐王怡靜最大的力量,「隊員們不只是訓練我的教練,也是我的心靈導師。」有著年齡相近的隊員亦師亦友的陪伴與鼓勵,讓她有了更多信心克服挫折繼續努力。 正當訓練開始步上正軌之際,王怡靜卻遇到傷勢來折磨:在一次平衡木練習時傷到腳,雖然經評估並不嚴重,但家人此時卻不希望她繼續練習,「他們心疼我經常為了練習而累積一些大小傷,所以希望我可以暫緩訓練。」不過在短暫的休養後,王怡靜仍向家人表達想持續訓練的想法,最終順利獲得家人同意繼續訓練,「爸媽給了我各方面很多支持,真的很感謝他們。」 站上賽場 因為本身就讀的中教大沒有體操隊,王怡靜成為代表學校參加全大運競技體操項目唯一代表,而由於全能競賽各項均要保持在前八名才能晉級單項競賽,因此她也背負需要兼顧每一個項目的壓力。隨著比賽到來的日子接近,王怡靜備戰時經常因為擔心比賽發揮不佳而想太多,「一下擔心自己地板動作難度不如人,一下又擔心平衡木站不穩掉下來,畢竟是第一次比賽所以真的會有壓力。」  原先還帶著些許忐忑不安的心態上場,但在臺體體操隊員和偶像李婭教練在現場的鼓勵之下,王怡靜嘗試著放寬心迎接比賽,親友團比賽當天到場給予的支持更讓她有勇氣面對挑戰。全大運體操項目首日進行的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及地板,王怡靜皆維持於前八名成績並晉級個人單項決賽。最終儘管比賽中的發揮和原先預期相比有些微落差,但王怡靜還是保持健康順利完賽,同時也實現她站上全大運賽場的夢想。 「享受比賽舞台,展現自己最自信、耀眼的那一幕。」帶著更多勇氣上場的王怡靜不但在比賽過程中認識許多來自不同學校和地區,但同樣熱愛體操的朋友,賽場上自信的那一面更獲得她們的稱讚與肯定。「這是賽會裡我感到最開心的一件事。」 不忘初衷,持續精進 「既使身邊的人不看好你,只要你還相信你自己,你就可以達成你的夢想。」賽會結束後王怡靜在個人社群上寫下這段話。從體操新手到站上全大運的舞台僅僅八個月的時間,王怡靜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她的夢想。比賽結束後僅隔一週,王怡靜即馬不停蹄的到臺東參加體操裁判講習會繼續進修,不只是滿足於站上舞台,她也持續為當初接觸體操的初衷而持續努力著。 「不要害怕大型賽事的壓力,有夢就勇敢去追尋。」王怡靜為這句話展現了最好的詮釋。接下來她將在九月動身前往加拿大交換留學,並在當地接受體操訓練,繼續為了自己最熱愛的體操,在異國揮灑汗水與青春。

黃于庭在大四迎來UBA菜鳥年,與隊友過關斬將打進小巨蛋。攝/李慈恩
人物特寫

菜鳥年直闖小巨蛋 政大副隊長黃于庭無懼擁抱所愛

「那個當下我才意識到,我好像還是需要,一個我真正熱愛的東西,來充滿我的生活,我覺得我好像離不開籃球,看到曾經熱愛的事物再次出現在眼前,讓我想重回籃球的懷抱。」這段真情告白,是黃于庭在大一下學期加入國立政治大學女籃校隊的契機。 從小培養的運動神經 愛運動的爸爸與伯父、臺南老家旁的籃球場,自有記憶以來,籃球默默在黃于庭心中栽下種子,國小先後加入巧固球及拔河校隊,培養一定的運動神經。真正到高中才加入籃球校隊,卻在某次練習中,因為對熱身與收操的不以為意,落地時造成右膝的半月板與前十字韌帶撕裂,沒有尋求他人幫助,黃于庭透過骨科電療與時間自癒,慢慢以護膝取代拐杖,感知身體狀況,逐步增強訓練強度。 人生第一次受大傷,這一摔,黃于庭花了兩年時間才重新站起身,比起生理的痛,心理的檻更難克服,嘗試做某些動作時,反射性地害怕再次受傷。高三確定錄取政大那年,實在想最後一次體驗籃球帶來的純粹快樂,黃于庭與昔日隊友組隊,將畢業盃籃球賽作為自己的畢業禮物。同時,因為過去在籃球投注的心力與回報不成正比,得不到成就感,黃于庭暗自決定大學再也不碰籃球。 無法抗拒的悸動渴望 北漂大學生活,在環境與人際適應上遭遇瓶頸,就在下學期的某天,黃于庭在校內瞧見政大校女籃招新資訊,忍不住搜尋粉專,映入眼簾的比賽戰報、球員介紹、球隊資訊等貼文,熟悉的專有名詞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感觸很深,覺得天呀!我怎麼會說出再也不碰籃球這種蠢話。」 碰巧在四月份休賽季入隊,黃于庭有充足時間適應球隊風格及文化,卻也在備戰期發現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大家差很多,以往的兇狠球風,也因為受傷,在衝進禁區前多了一份猶豫,儘管力不從心,黃于庭換位思考,「現在有很多楷模能夠效仿,向他們學習,能讓我有所成長。」然而老天和她開了一個大玩笑,110學年度交出UBA報名表之後,黃于庭因為肌力不足、缺乏放鬆,在訓練中受傷,腰、腳踝、肩膀的傷勢不斷,接連錯過兩年UBA,儘管挫敗卻也成為刻骨銘心的人生經驗。 「在這裡,有一群和我一樣,追逐那顆球跑的人,我們都有一顆單純真誠的心。」找不到自身定位,卻又不想讓生活脫離球隊,黃于庭轉任球經,協助處理行政庶務的同時,也不忘維持基本體能,隊長莊詠婷發現她龜毛並注重細節的個性,在大四時邀請黃于庭成為副隊長,「當時覺得自己很幸運,之後常相聚聊球隊的事,甚至更多交心的聊天,當我為球隊做的更多,貢獻伴隨著成就感,讓我對球隊有更強的認同感。」   飽經風霜的甜美果實 112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大四的黃于庭終於迎來UBA菜鳥年,抱持著感恩惜福的心態貫徹開心打球的原則,與球隊過關斬將打進小巨蛋,與110學年度冠軍戰相同組合,對上宿敵臺中科大,黃于庭也一度站上賽場,「當下我真的很興奮,但也超緊張,完全無法把視線放到球場之外,感覺有很多人在看我,我不是很厲害的球員,有點沒自信,不過我告訴自己放開來打就對了,畢竟人生能來小巨蛋打幾場球!」最終政大校女籃在小巨蛋拿下了一般組亞軍,而其中,黃于庭也盡了一份力。 籃球生涯一路坎坷,黃于庭的父母看著女兒不斷受傷、挫敗,相當不支持她繼續打下去,只希望女兒平安、專心課業,「他們無法理解籃球對我有多重要,主要是我真的不想放棄。」一路上對自己精神喊話,直接迎擊、正向思考的個性可以對付壞情緒,就這麼走到了今天。儘管大學攻讀教育學系,黃于庭帶著紀錄台的經驗,開始練習吹裁判,未來也想從事相關職業,以不同的角色保持自身與籃球的聯繫。

經歷大傷後,賴瑋珊重回場上。攝游翔任
人物特寫

重新出發 宜大賴瑋珊破繭而出

曾在陽明高中國中部打球的賴瑋珊,早已習團體生活的生活模式,可惜在國三時,因為脛骨骨折加上心理壓力過大等因素,選擇不直升高中部打球,原以為就此與籃球分離,結果大學在教練與家人的鼓勵下,重新穿上球鞋,今年大三的賴瑋珊,更是多了副隊長一職,不管場上場下都能為球隊帶來貢獻,今年度112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複賽的驚人表現,帶領宜大以分組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全國賽,也破宜大女籃建隊以來最佳戰績。 從谷底重新站起 「很多家人都是曾在北投國小打球的校友,不知不覺間籃球就已經融入在我生活了。」賴瑋珊提及一開始接觸籃球的契機。經歷過一場大傷加上心靈上的龐大壓力,她坦承在這段期間真的非常痛苦,每天的情緒起伏都很大,身體早已對籃球生疏,導致在個人動作、戰術、身體碰撞等調適上費盡心力,大一一整年都在調整。 「教練、球隊學姐和家人也都一直鼓勵我,叫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說我已經很好了。」儘管在大一到大二時的表現還不是那麼穩定,狀況時好時壞,但賴瑋珊還是持續維持每天的訓練,依照教練的指示,慢慢把自己調整成最佳狀態。 站穩腳步,成功帶領球隊 大三這年,賴瑋珊不管在球技或是心態上,都穩定許多,談及本賽季,她說:「以前比賽前還是很常想到低潮時的痛苦回憶,但今年不知不覺就克服了,真正理解到,投入場上,享受比賽的真理。」她說。今年除了擔任副隊長一職外,在場上教練安排賴瑋珊擔任先發控球,她也不負眾望,複賽時更是繳出單場6顆三分球的好成績。 宜大女籃強調團隊,賴瑋珊期許自己下個賽季,除了在場上穩定發揮外,希望在溝通上可以做更好,「教練下達戰術時,我會盡快用最簡單的方式,傳達給隊友,讓他們了解。」 「唯有每個人堅持著這點微光,才能造就浩瀚的星海。」這句話是賴瑋珊在低潮時鼓勵自己的一句話。她也非常感謝教練的支持,給予她很大的發揮空間,最後也謝謝家人,陪伴她走過人生黑暗的一段時間,使她現在重新站回場上綻放光芒。

 宜大小跑車曾彩琍。攝游翔任
人物特寫

人小志氣高 宜大小跑車曾彩琍的籃球路

「繞了一圈回過頭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曾彩琍談及自己的籃球路。 地理位置位於臺灣東北部的國立宜蘭大學,今年可說是112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女子組的大黑馬,球隊成軍四年就成功以北區分組第一的成績進入全國賽。其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球員,莫過於身高不到160公分的宜大小跑車曾彩琍莫屬。 曾彩琍開始接觸籃球是國小四年級時加入校隊訓練,可惜國中沒有籃球校隊,但被體育老師相中,因緣際會下加入田徑隊,主要訓練短跑。上大學後發現自己對籃球的熱愛更勝於田徑,選擇重新穿上球鞋,加入校隊,打自己最喜歡的籃球。 因為以前練田徑的因素,速度成為曾彩琍在場上最大的武器,宜大每場比賽幾乎都是以曾彩琍作為快攻箭頭,防守上也靠速度,在一線防守上緊盯對手,但賽中時常因身材關係,被對方高個子球員打點,好在練球時就有模擬過類似情況,實際比賽時宜大靠著團隊防守來彌補,「沒有隊友即時協防,我們每場比賽就會打的很吃力。」曾彩琍說道。 回顧今年賽季,她表示,今年不管是在技術還是經驗方面都成熟許多,「以前比賽時都還會有點緊張,下球或傳球的時間都不是很恰當,今年確實改進不少。」她說。   「最感謝家人無論如何都給與支持。」對曾彩琍而言,全家人的無條件支持給予她很大的助力,幾乎每場比賽,爸爸媽媽有空都會到場加油,爸爸公司也會贊助球隊,家人的支持成為她努力打球的後盾。 經歷了四年在球隊的磨練,或許結果不是最完美,但宜大女籃進步幅度已贏得大家的尊敬,曾彩琍將球隊今年成功突破的功勞歸因於團隊,每週訓練大家的積極投入,假日的自主訓練與教練對於戰術的分析,缺一不可。 畢業後曾彩琍選擇往自己科系進修,接觸籃球的時間或許會少很多,但對於籃球的熱情不會減少,她表示一定會持續關注宜大女籃,並期許學妹能帶著她的經驗,在下個學期能有更佳的表現。

胡凱婷在場上積極處理每一球。圖/胡凱婷提供
人物特寫

臺大胡凱婷「排」除萬難 找到人生理想

「採訪讓我開始嘗試『理解』球員們的心情,開始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這讓所有場上發生的事情變得有機可循,讓我眼前所有的人物都鮮活了起來,我彷彿認識了這些人,開始關心比賽的結果、球員的心情,甚至想要為他們喝采,我認為這就是理解的力量。採訪教會我把一場比賽看『進去』,而非只是計算著計分板上的勝負與數據,而這也是讓我想持續寫下去的動力,我想認識這些球員的故事,我想紀錄他們的故事,不論是戰績彪炳的傳統強隊、還是資源稀少卻仍努力著的球員,我都想了解。當這些人在自己的眼前與筆下變得立體,我會看到更多超越勝負的事物。」 國立臺灣大學一般組女子排球隊,在今年大專聯賽榮獲第三名的佳績,其中自由球員胡凱婷的表現十分亮眼,不僅在球場上嚴陣以待,場下更是團隊裡不可或缺定心大姊。而她也從一名普通的排球愛好者,逐步擔任起球隊的重要角色,在大學四年間,她不斷挑戰自我,並且擁有了屬於自己新的運動夢想。 一路堅持,成就自己 胡凱婷對排球的愛始於國中,最初是對排球的合作性和張力深感好奇,進而投入其中。但因師長、家人擔心她耽誤學業,所以國中沒能加入排球隊,仍然沒有辦法阻止她學習排球的慾望,她默默地學習技巧,期待著將來的機會,這也成為她學習的動力之一。高中時期,她兌現與母親的約定,成功進入了北一女中,並加入了排球社,這段時光不僅讓她獲得了排球技巧,更重要的是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高二接任社長,更是讓她有種「終於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排球隊了!」的感覺。大學時,胡凱婷為了延續對排球的喜愛,也希望自己的球技能夠更上一層樓,毅然加入了臺大一般組女排,在助教、老師的帶領之下,相比高中的訓練方式,她的球技飛速般的進步,並在球隊學姊友善的幫助下,漸漸在這個大家庭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這股暖流成為日後帶隊動力之一,如今的她也能獨當一面,成為隊上安心的存在。 在課業上和球隊取得平衡 「訓練跟念書佔了我絕大部分的大學生活」,她樂此不疲地說道,在兩者都要兼顧的同時,她需要花很多課餘及練球以外的時間完成學業,因此球隊都會督促彼此,互相叮嚀,陪伴她度過許多艱難的時刻。大學四年比較可惜的是只能犧牲跟系上同學的互動,以及陪伴家人的時間。雖然課業和訓練帶來了壓力和衝突,但她努力保持平衡,透過與隊友一起學習、成長。 場外依舊閃閃發光 大學二年級時,胡凱婷在球隊出賽時偶然遇到了一位學姐的朋友,正是SSU的志工。這場球賽中,她看到了自己所在球隊的採訪新聞,引發了對SSU組織的好奇。了解後,她發現SSU主要為二級一般組的運動員進行採訪,這讓她對這個組織印象深刻。她決定在大學四年時加入SSU,開始參與採訪工作。 作為SSU志工的第二年,胡凱婷的最大收穫是,透過採訪了解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並對他們的努力和堅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讓她不再僅僅以觀眾的身份看待比賽,而是開始關心運動員的心情和比賽結果。採訪讓她看到了比賽背後的更多面向,並激發了她持續紀錄和了解運動員故事的動力。她認為在排球的道路上蘊含了很多支撐她前進的力量,因此也想將自己的能力反饋在這些人事物上,對於隊友就是希望能夠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一起為團隊取得勝利;對於採訪就會希望能記錄他們發光的時候;對於朋友就會希望能持續用排球聯繫彼此的感情。 除了在球場上的表現,胡凱婷也對體育產業充滿了好奇和熱情。她曾在2017世大運上目睹了運動的魅力,這讓她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最終決定進入運動管理相關領域進行深造。此外,她也開始籌備活動,2022年舉辦屬於北一女排球社的重聚活動,一個類似大學校友回娘家的活動,讓很多許久未見的同屆同學跟學妹們一起交流,活動直到去年仍有續辦。而在今年5月,她也參與舉辦2024臺大盃男排全明星賽,她說:「當時有人在招募復辦停七年的明星賽,加上想完成我的人生清單之一,就決定加入工作團隊。」但活動只有三個月的籌備期,團隊人手不足,僅由四個人負責全部活動,其中胡凱婷兼任召部還包攬美宣,以及在學校搭棚幫球員拍攝。最後順利舉辦成功,也獲得不錯的成績,不管是比賽的運作,還是對於團隊的管理上都讓她獲益許多,明年也希望繼續延續明星賽! 未來展望 在接觸運動領域、加入校隊後,被運動的熱血與張力深深影響,而她看到臺灣的運動員們在有限的資源下,仍然創造出許多斐然成績,讓她開始思考,也許運用自身所學,能夠嘗試進入這個產業做些什麼,雖然沒有期許自己能夠達成的目標,但希望至少可以Do Something。這樣的想法持續在心裡成長,機緣巧合之下,球隊的老師也鼓勵她推甄學校的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即將進入碩二階段後,胡凱婷決定放下球員身分,轉而投入到球隊的社群經營和攝影工作中。這不僅是對自己新的挑戰,也是對她未來職業生涯的一次探索。 在這段旅程中,球隊對她來說不僅是一個競技場,更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支持的大家庭。所以她也決定給自己時間與機會,在研究所的這段時間更進一步從學術研究與實務上接觸運動產業,拓展自己對於這個產業的瞭解而非空談憧憬。排球帶給她很多喜怒哀樂,因此會想要進入運動產業也是基於這樣的心態,想讓更多人關注這群很努力的人,既然未來的身分不再是運動員,至少能做在背後讓運動員發光被更多人看見的角色。無論是在球場上還是人生道路上,堅持和努力都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時間的掌控者,不僅在場上奮力拼搏,更在生活中追尋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臺灣體大內野手-邱郡。圖/邱郡提供
人物特寫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觸底反彈的布農勇士 - 臺體邱郡

五年前,平鎮高中棒球場上,有一位內野手因為練習一再失誤,當場崩潰跪地大哭,不能自己。五年後,當初哭哭啼啼的大男孩,經過無數自我對話與苦練,如今抬頭挺胸地代表臺灣體大在UBL大專棒球聯賽賽場上,左撲右滑拼命接下每一顆球,並多次在行徑間傳球刺殺打者。這位從頻頻失誤到美技連發的選手叫做邱郡(Tahai Isnangkuan),來自臺東利稻部落。 樂樂棒冠軍、臺東縣少棒代表隊 少年邱郡大展天賦 邱郡國小就讀霧鹿國小利稻分校,這個全校人數不到50人的學校,在七年內四度勇奪全國樂樂棒冠軍,而生性好動且協調性佳的邱郡,就是陣中的奪冠功臣之一。 在樂樂棒打出一片天後,邱郡在六年級時收到邀約,轉戰鼎鼎大名的紅葉少棒隊。入隊第一天,邱郡就在打擊練習時,一棒把小白球打出牆,自此獲得教練重用,更在全國性賽事裡獲選為臺東縣代表隊一員。 成臺東縣代表隊常客 仍擠不進中華隊窄門 「高中前上場都沒在想什麼,但都打得很好。」流著布農族血液的邱郡,形容自己的球風「自由且浪漫」。邱郡雖然身高不高,但身手敏捷,升上國中後成為新生國中的安打製造機、游擊防區守護神,優異的表現讓他成為臺東縣代表隊常客。 輕鬆入選縣代表隊後,「入選中華隊」成為邱郡追逐的目標,但中華隊名單上總是找不到他的名字。國中三年級時,邱郡在選拔U15中華隊的華南金控盃打出名堂,打擊率突破四成、守備發揮穩定,原以為終於能穿上中華隊的球衣,可惜最終仍榜上無名,國中畢業前無緣「U系列」國手。 練到哭、睡到哭、放假繼續哭 進入平鎮患投球失憶症 雖然與中華隊無緣,但邱郡的表現吸引到棒球強權平鎮高中注意,在國中畢業後「北漂」成為平鎮幫的一員。「來平鎮之前我覺得我是世界最強,來了才發現,大家都更強。」 在人才濟濟的隊伍裡,邱郡漸漸失去自信,此外,過去打球自由奔放的他,遲遲無法適應平鎮極度要求規矩、嚴謹縝密的球風。 「害怕失敗」的重擔,讓過去安打手到擒來的邱郡,打擊開始力不從心,接著在守備時常常漏接,更要命的是,心理壓力使他傳球失去準心,患上棒球選手的夢魘-「投球失憶症」。 高中三年,邱郡一點一點地失去自我、失去勇氣,心態瓦解到在一次練球漏接時,雙腳立刻發軟,跪在地上任憑眼淚不停地流。從自認為的天之驕子掉到谷底,邱郡高中畢業後不妄想職棒,而是決定隨哥哥邱辰的腳步就讀臺灣體大,加修教育學程,邁向教師之路。 觸底反彈之路-克服心魔找回自己 臺體大必修課中,有莊艷惠老師教授的「運動心理學」,高中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邱郡,在課堂中學習到「正念」的概念,透過自我對話、自我激勵漸漸重拾力量。在守備失誤後,邱郡開始能夠冷靜地拍拍自己,專注面對下一顆球。 觸底反彈之路-在五人制棒球找回初心 邱郡身高167公分,屬於比較嬌小的選手,但速度、爆發力極佳,協調性、反應力過人,擁有從事五人制棒球的完美條件,因此獲選為臺體大第一屆五人制棒球代表隊的一員,最終他不負眾望,率隊拿下全國賽冠軍,隨後代表臺灣征戰亞洲盃,擊退強敵日本奪冠。 「打五人制棒球的時候,就是很單純的享受。」成為全臺灣第一批開始接觸五人制棒球的邱郡,沒有任何作戰指南能參考,使他在場上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真心享受著打球的每一刻,跟他年少時打棒球的心境一樣。重拾「享受當下」的初心,邱郡在場上逐漸找回自己,升上大二前決定放棄教育學程,專心追逐棒球夢。    觸底反彈之路-打擊大爆發 勇奪大專棒球聯賽打擊獎第二名 邱郡在大學的前兩年受到心態以及傷勢影響,表現偶有佳作但穩定性不足。升上大學三年級後,邱郡內心堅定、自律過人的特質,讓長期累積的經驗以及實力終於破繭而出。110學年大專棒球聯賽,邱郡在守備端頻頻上演五星級美技,進攻段則是從預賽開始一路維持高檔,最終攜手臺體大隊友捧起冠軍金盃,自己更以0.420的打擊率拿下打擊獎第二名。 觸底反彈之路-大學首轟出爐 美夢成真獲選U23中華培訓隊 拿下打擊獎固然光榮,但邱郡在四強賽中撲壘時右手不慎挫傷,大三下學期在復健中渡過,偶爾才以代打身分上場,學期結束後,他報名中華職棒選秀會,不幸落選。「我後來有問球探,它們說我的打席不足,參考依據不夠。」首度投身選秀出師不利,邱郡沒有因此心態崩潰,而是珍惜大學的最後一年,持續精進自我。 「很多人會跟我說,以你的身材有安打『就好了』,不用追求長打。」雖然不願意屈就於安打「就好」,但邱郡大學前三年全壘打難產。升上大四,邱郡在畢業前最後一個盃賽-春季聯賽,對上中華科大的比賽,面對一顆偏高的直球,一棒掃出右外野,接著跟他時常幻想的畫面一樣,在歡呼聲中慢慢地繞過四個壘包。這一發兩分砲彷彿是邱郡給自己的畢業禮物,也昭告天下他的天花板還能更高。 追求長打的同時,邱郡沒有犧牲打擊率。梅花旗打擊率高達六成,大專棒球聯賽以及春季聯賽打擊率雙雙突破三成。大四一整年邱郡都沒有缺席,並在三個大賽皆展現打擊實力。春季聯賽結束後,邱郡收到了幾個好消息,首先是多達四間經紀公司找上門,接著略有耳聞有球探在注意他。最後,在錯過了U12、U15、U18後,U系列的末班車-U23中華培訓隊,邱郡總算是搭上了。 擁有「臺東的野性、平鎮的紀律」 邱郡再度衝擊選秀 「我覺得打球要有野性,贏球要有紀律,我現在可以把這兩點中和。」高中三年邱郡有如身處煉獄,但他並非一無所獲。天生就有極佳的運動天賦,加上在平鎮學習到在比賽中應有的紀律與技巧,現在的邱郡將兩者融會貫通,集大成於一身。 「在成為強者之前,這是一定要經歷過的。」邱郡的棒球生涯有一個美好的起頭,卻在高中時狠狠地摔進谷底。大學四年,邱郡依舊跌跌撞撞,但即使步履蹣跚依舊抬頭挺胸,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變得更強大。如今,邱郡不再因為失誤而哭泣,他期待,下一次再流淚,就是在選秀會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喊到的那天。

葉紹譽是海大奪下隊史首冠時的隊長。圖/葉紹譽提供
人物特寫

從板凳到隊史首冠的冠軍隊長 海大葉紹譽貫徹「籃球不死」信條

「高一我只能坐板凳,那時候看見別人都很厲害,我就覺得憑什麼我做不到,於是我就拼命學習、拼命訓練,後來終於被看見後,我也沒有放棄。每天堅持練習,到大學當隊長拿了冠軍也不會停下腳步,因為我真的很熱愛這一切,籃球就是我生命中無可替代的一部分。」來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葉紹譽回顧校隊生涯,他從板凳出發到站穩先發,將冠亞季三盃皆收入囊中,「為了籃球我犧牲了很多,畢竟每天就是練球,上碩班後變成研究所和球場兩點一線,說沒有遺憾是假的,但是這段旅程我卻從不後悔。」 臺灣海大沒有公開一、二級隊伍,因此在UBA一般組場均20分的葉紹譽也被稱為「海大第一人」。實力強悍的他從大一入隊到碩班,五年都擔任先發。但其實他在高中才開始接受正規訓練,入隊雖有雄心壯志,卻因為接觸時間過短,高一只能當為別人加油的板凳球員。他不甘於此,於是每日練習,終於在高二披上戰袍,高三成為主力。進海大後,大一時實力已經受到肯定,但他仍堅持每日練習,一週十餐是家常便飯,成為完全戒不掉籃球的「球痴」,大三時成為隊長,帶領隊伍拿下隊史首冠,成為海大第一位「冠軍隊長」。 但那年的冠軍金盃卻充滿遺憾,因為疫情決議不舉行賽事,所以海大與僑光並列冠軍。葉紹譽說:「那時我們都已經到體育館門口了,才發現沒辦法打比賽,所有人都站在外面哭,因為那是我們準備的最好的一年。我們挺過疫情的訓練、每個人也都調整到最佳狀態、也有信心可以拿下每場勝利,結果賽季卻結束的這麼突然。」於是下定決心重新出發,結果大四時只拿下季軍,為了拚冠,他毅然決然攻讀研究所。本學年以老大哥的身份帶領隊友進小巨蛋,結果卻在戰前急性腸胃炎,發揮不佳,最終拿回亞軍。 「那時候很多人都在後台哭,連平時不哭的隊友都哭的稀裡嘩啦。但是那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練沒有罵我們,也沒有稱讚或鼓勵,而是只告訴我們一句:希望我們透過這場比賽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他提及,海大男籃是支和普通一般組完全不一樣的隊伍。相較於其他球隊在徵選時的實力至上,他們更重視團隊與紀律,入隊後,隊伍平日練習量是其他學校的兩倍,每週的友誼賽與移地訓練讓他們更能與隊友培養默契。教練蔡琪揚也會與選手一同並肩,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也因如此,球隊佔據了葉紹譽80%的大學生活,一些信念與道理,都是通過球隊學習到的。 「籃球不死」是海大男籃的隊訓。葉紹譽笑說,其實他剛進隊時也不懂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覺得念起來很酷。但經過五年的焠鍊後,他說,這是球隊帶給他最重要的一課。於他而言,打籃球的重點不再只是獲得冠軍,而是與隊友相互扶持成長的經歷。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會失敗,但是只要保持最純粹的執著,與隊友並肩作戰,讓自己變得比昨天更好,那就可以無畏地面對任何困難。 雖然最終因人生規劃決定結束校隊生涯,但他仍會繼續前進,因為籃球不死,信念永存,他也永遠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