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裡找到新的生命意義」 清大李承寯的短跑之旅
「努力在天賦之前可能一文不值,但我知道我走在自己的路上默默耕耘。」 經過整整一年的訓練,國立清華大學李承寯做足踏上跑道的準備,希望可以在113年全大運田徑一般男生組100公尺突破生涯最佳紀錄,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碼表停止計時的那刻,昭示他在分組預賽便遭到淘汰。今年是他接觸短跑的第11年,也是他遇到相當多挑戰的一年,目前大二的他,同時更面臨著人生方向的選擇,現實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在課業與短跑間做取捨。 小學四年級展開的短跑之旅 出身雲林縣的李承寯在國小一年級便嶄露出短跑的天賦,並在四年級接受知名教練翁嘉隆的指導正式加入田徑隊。回憶起剛加入田徑隊的時光,他笑著說:「第一天練完隔天就有點腿軟,甚至開始思考要不要退出,感謝自己後來有堅持住。」在翁嘉隆與黃致傑兩位教練的執教下,李承寯屢次在賽事奪得名次,也選入縣代表隊,更在國中三年級獲得縣長盃100公尺全縣第一名。 雖然熱愛短跑,但他仍希望能兼顧課業替自己保留更多可能,因此選擇以一般生身分繼續升學,然而高中校方的特殊要求使他喪失了許多出賽機會,他在短跑生涯中碰到了第一個低谷。帶著遺憾離開高中,李承寯進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為新鮮人。 田徑生涯的轉捩點 進入暨南大學就讀後,由於學校並沒有田徑隊,因此李承寯成為自己的教練,安排自主訓練課表,希望將身體素質維持在可以出賽的水準。當一切似乎準備步入正軌,他也正打算要報名比賽時,課業上的迷惘卻又突然將他困住,經過一番掙扎與師長的建議,他決定重考,希望能到更適合自己未來方向,同時也能兼顧他最熱愛的短跑的地方。 重考後,李承寯進入國立清華大學,他提到,清大在田徑運動是勁旅,訓練制度也相當完整,會由不同教練負責短距離、中長距離、投擲等項目,同時課業上的資源也相當豐富,於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會選擇清大。 苦練成長與亂流 在清大田徑隊的第一年,李承寯慢慢適應全國等級隊伍的訓練制度,他表示,訓練課表基本上是以一年為單位,前期不會著重對速度的追求,而是肌力的提升.但自己的個性沒有辦法很冷靜地面對每個階段的成果,只要沒有跑出預期的速度心態就會開始急躁,甚至連校內運動會的短跑名次都帶給他很大的心情起伏。他補充道:「我會在訓練前期著重肌力提升時就想追求速度,跑不出來的話就會開始質疑自己。」 但學長姐告訴他不可心急。他們將冬訓的課表譬喻成儲存能量,速度降低同時身體素質會提升。就像在銀行存金幣,金庫充盈時無法輕易拖動,等到春天、夏天來臨時,就可以把金幣提出來點亮技能,速度便會自然而然提升。果真在大一參與全大運時,李承寯照著教練張祐華的建議調整,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晉級準決賽。 新的賽季來臨後,帶著拼勁備戰第二年的比賽時,卻遇上所有運動員最害怕的傷病。去年12月,他的大腿內側股四頭肌突現強烈刺痛感,不管是中醫針灸或西醫的超音波都找不出原因,他說:「我連蹲下來綁鞋帶都覺得很痛,當下很慌張,因為我不想落下任何一場練習,但又什麼都不能做。」 比賽結果的不盡人意 在傷病好不容易痊癒後,李承寯加緊腳步把握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與隊友、教練討論如何改進,希望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出戰全大運。沒想到卻在關鍵4月感染流感,體重也降了5公斤,原先的身體狀態也被破壞。針對全大運準備期與最終的比賽結果,他認為,其實在流感康復後狀態有調整回來,也覺得比賽前的狀況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出來。他更提到,比完賽的當下腦袋真的只有「我努力了一整年,就這樣結束了嗎?」的想法,他在這裡碰到了第二個低谷。 對於先前在短跑之路上沒有遇過什麼挫折的李承寯而言,進入大學後遇到的低潮帶給他很大的挑戰,目前他仍在尋找解方,會針對腳踝柔軟度再做加強,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步伐加大,並增加身體的活動度,也有思考過是否要轉為練習200、400公尺等項目。 短跑賦予他的生命意義 李承寯升上大三,這也意味著他即將面臨生涯規劃的抉擇。目前他仍希望課業與短跑並重,並繼續挑戰自身的最佳紀錄,雖然並沒有要將短跑作為職業選擇,但短跑是他熱愛的事物,也是他抒發壓力的管道之一。即便沒有要將短跑作為未來職業,但它仍帶給李承寯相當大的人生啟發。「田徑是需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痛苦的運動,如果能在田徑上承受這麼多的磨練,當未來要為了另一個領域努力時,也一定做得到。」他認為,練田徑一定可以在不管是求職或是課業上帶來收穫。「我可以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很久,並做好萬全準備去達到我想做的事情。」 最後他提到很感謝高中時期的體育老師廖本献跟他說的一句話:「訓練是痛苦的過程,成功就是你的水到渠成。」接下來李承寯也將繼續帶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在短跑這條路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