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娟生涯最終場世大運仍繳出突破性表現。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教練一直在後面」 陳彩娟帶傷撐完世大運最終戰

「回頭看到教練在後面,我就知道,還可以再撐一下。」帶著傷、撐到最後一項結束,陳彩娟在德國杜伊斯堡完成了生涯最後一場世大運七項全能賽事。雖然最終以總分5483、第十名作收,結果未能再改寫參賽最佳,但她仍笑著表示:「我很開心,至少我沒有放棄。」 這場接續出賽、無喘息空間的全能考驗中,陳彩娟從100公尺跨欄小組第一起跑,跑出14秒17、拿下954分,寫下本季最佳作為開局。後續她在200公尺(25秒47/844分)、鉛球(13.20公尺/741分)項目同樣刷新本季表現。 在800公尺壓軸項目中,她以2分28秒93完賽,最終共獲5483分,為她的最後一場世大運劃下句點。相較她2019年初登場時5097分與2021年5542分的成績,雖未能再推進,但能夠連三屆達標參賽並完賽,本屆七項中更有五項刷新個人參賽最佳(100公尺跨欄、鉛球、200公尺、標槍、800公尺 ),依舊展現穩健提升與抗壓力。 但這一路並不輕鬆,她賽後坦言:「這幾年一直有身體上的狀況,這次也是帶傷參賽,沒辦法做到最好真的滿可惜的,但我仍感謝自己能堅持到現在。」 陳彩娟表示,教練是她背後的那股力量。「我比賽中常常想放棄,但一回頭,就會看到他在後面鼓勵我,這幾年從未缺席,我真的很感動。」接下來,陳彩娟還有全運會要拚,她的目標不再只是成績,而是找到讓自己穩定發揮、控制狀態的節奏。 同日男子徑賽方面,黃左軍再度參賽、首戰個人項目,200公尺本季寫下20秒77的個人最佳,準決賽彎道展現衝刺猛勁,可惜進入直道速度下滑,最終21秒31分組第六止步。   110公尺跨欄林翊凱頂著13秒58的生涯最佳挺進強敵環伺的決賽舞台,最終以13秒75完賽,名列第六,雖未突破個人紀錄,仍是繼2017年臺北世大運陳奎儒摘銀、2019楊尉廷衝出第6後,再有選手晉級該項決賽。女子100公尺跨欄張博雅預賽跑出13秒33,排名小組第四晉級準決賽,也有望改寫中華隊在此項目的參賽紀錄。

楊尉廷決賽跑出13秒69以第六名作收。攝/大專體總
世大運

跨欄楊尉廷止步決賽 陳彩娟首參賽:可以再更好

2019第三十屆拿坡里世界大學運動會,男子110公尺跨欄中楊尉廷決賽跑出13秒69,收下第六名。女子七項全能陳彩娟以5097分,總排名第11名作收。 男子110公尺跨欄,上屆無緣決賽的楊尉廷於準決賽以13秒84分組第四晉級,楊尉廷告訴自己,「既然進決賽了,就全力去拚,什麼都不要想。」決賽跑出13秒69排名第六,他認為這個成績不如預期,不太滿意。 楊尉廷近期飽受傷勢影響,個人最佳成績仍維持在2017年全大運的13秒57。今年六月拿下日本大學田徑公開賽金牌,楊尉廷表示,儘管先前舊傷已痊癒,但仍受慢性疲勞性傷害的影響,世大運結束希望先好好休息養傷。 本屆110公尺跨欄僅兩位亞洲選手闖進決賽,楊尉廷直呼:「我覺得我們亞洲人不會輸非裔選手。」他認為亞洲人要進決賽,也許有些項目很難,但最重要的還是想法及心態上的轉變。 女子七項混合運動,當地時間12日結束所有賽程。陳彩娟為田徑隊中年紀最小的選手,最終拿下5097分,排名第11名的成績,其中鉛球部分擲出12.23米,破個人最佳紀錄。七項包含100公尺跨欄、跳高、鉛球、200公尺、跳遠、標槍及800公尺,其中陳彩娟較拿手的項目為跨欄、跳高、跳遠,分別繳出14秒63、1米68、5米64成績。 陳彩娟也坦言標槍為較不拿手的項目,高中才正式接觸,經驗較不足,比賽時需要有教練在旁邊指導。「我們練七項混合雖然比較累,但新鮮感也比較高,可能某個項目練不好,還能換其他項目努力。」首次參賽世大運,陳彩娟也把握機會與各國好手學習,對於整體表現直呼:「還可以再更好。」 男子跳遠項目,林昱堂、林佳興資格賽分別跳出7米66、7米56的成績,林昱堂晉級決賽,男子跳遠、女子跳高及男子400公尺接力皆於13日晚間進行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