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南大學吳承諭。
人物特寫

不只是個富二代! 開南吳承諭走出自己的旅外夢

若你在搜尋欄打出「吳承諭」,映入眼簾的是吳承諭父親的家族事業以及當初欲買下誠泰職棒隊的新聞。從小就被冠上「公子哥」、「富二代」等名號,但其實目前就讀開南大學效力於棒球隊的吳承諭並沒有特權,也像其他棒球選手一樣每天頂著烈日在紅土場上企圖用努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說實在的我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選手。」小五才開始打球的吳承諭,在國中國小時期表現並不突出,高中也並未就讀傳統強權名校,更曾在國中時期一度思考放棄棒球這條路。好險在高一玉山盃遇見伯樂,穀保家商的周宗志教練,讓他有機會加入新北聯隊。在高手雲集的穀保球隊裡,吳承諭無論在球速或體能上都大幅進步,最重要的是穿上穀保球衣讓他備感榮譽,也讓他越投越有自信。 屬於吳承諭的棒球路,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一路順遂。2015年18U世界青棒錦標賽,中華隊只拿下差強人意的第七名,首次中國手的他體會到國際好手的震撼教育。受挫但不氣餒,同年夏天僅高中畢業的吳承諭獨自飛往澳洲,參與澳洲職棒的訓練。並在難得的機會下,加入澳洲職棒隊參與了一個球季,甚至入選澳職明星賽洋將隊。「澳職裡面我是年齡最小的,大家都把我當弟弟在照顧。」談及澳洲給自己的成長,吳承諭提到澳職選手很多都有美國小聯盟等級,配球上觀念上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回到臺灣後,吳承諭跟著開南大學郭李建夫教練練球,「郭李教練很信任我!」從世大運、亞錦賽、爆米花到亞運培訓隊,開啟吳承諭一連串國手生涯,最感謝的人無非就是郭李教練。即便打開ptt,打開新聞連結,無論自己表現多好,下面的留言常看見「靠爸的」、「有富爸爸真好」類似言論,對吳承諭而言這些甩不掉的標籤永遠黏在背上。然而那幾個數不清日子剃著平頭,在高溫下練球,無數圈的操場也確實是吳承諭一路咬牙走過來的辛苦。 場上霸氣的丟出速球,一轉眼場下是吳承諭無所畏懼的笑容,像是小飛俠彼得潘住在他的永無島(Neverland),吳承諭有一座棒球的永無島。在那裡不談放棄、更不談家族事業,只談對棒球的熱愛和堅持。曾經練到家人心疼,曾經一度放下棒球,彼得潘故事裡的「一次宏大的冒險」(an awfully big adventure)也是吳承諭的冒險,經過大學及國際賽的歷練,嘿!小飛俠吳承諭下次你要帶我們飛往哪裡冒險呢?

臺灣體大籃球隊。
人物特寫

主力陣容換血 臺體盼重返一級戰場

清脆運球聲以及隊友間的吶喊聲圍繞著臺北體育館,時間回朔到今年2月11日四樓下午一點鐘,106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對上義守大學,記分板上的時間理直氣壯地倒數,3、2、1、0,比賽結束,最終比數73比93,臺體大以20分的分差落敗,1勝14敗的成績結束今年球季。或許覺得這和兩年前有些相似,但殘酷的現實告訴著我們:「輸了就必須花更多時間去拚回來。」 「光榮的過去 黑馬擊敗強敵勇奪首冠」 面對下屆降級至公開二級的臺體男籃,學校籃球場上牆壁高高掛著「101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一級冠軍」的旗幟,回顧5年前的冠軍賽,全體隊職員一同衝向場中喝采擁抱的畫面卻是歷歷在目。 101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身穿黑底紅白條紋球衣的臺體大在新莊體育館一路過關斬將,先在四強賽以84比71「爆冷」擊敗強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到冠軍賽時,更靠著「三劍客」吳志祥、蔣淯安、呂奇旻合力攻下54分、25籃板的成績,以67比62擊敗文化大學,由老教練麥財振率隊拿下隊史唯一一座總冠軍。 「主力球員畢業 需有球員頂替上來」 今年賽季結束後,臺體大主力球員即將畢業,包括隊長王朝陞、謝智帆、林于竣、沈宗和,以及本屆UBA以場均20.2分拿下「得分王」的張耕淯。面對戰力流失、新生招募的不確定,隊長王朝陞提到:「今年先發主力畢業過後,勢必球隊戰力會受到大大影響,學弟們要更加認真訓練頂替上來。」 相較於其他公開一級學校的球隊,臺體大男籃隊球員大多數由HBL乙組和少數甲組組成,在面對更高強度的球隊顯得特別吃緊。前公賣金龍男籃射手、現任臺體大男籃教練劉繼舉表示:「球隊近年在資源、戰績不佳情況下,不容易招到HBL前段學校的球員。」 前幾個月已完成新生招募的臺體大,希望能夠補強球隊需要的陣容,劉繼舉教練提到,「耕淯、朝陞、宗和他們這幾年都著球隊一起成長,但球隊這兩三年招生不盡理想,他們畢業之後勢必學弟要來承接他們的擔子。那這次的招生相較於往年是不錯的,希望有大一的即戰力可以當替補,讓二、三年級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搭配。」 劉繼舉教練強調臺體大的運動員都應秉持著『駱駝精神』去做努力,「我們的球員到外地比賽,體能、態度、拚盡,這是我們最大的收點。缺點的部分,球隊在收才方面還是缺乏高個子的選手,那我們特別用體力、速度去彌補高度不足這項罩門。」 另外,本屆臺體大一年級的鍾凱聖表現出色,高中畢業於青年高中的他在第一年就備受教練重用,整季15場出賽(10場先發),場均可獲得 6.3分、2.2助攻,在下屆UBA勢必會是球隊重要的戰力,鍾凱聖表示:「學長畢業之後,自己責任會變得更大,希望可以讓球隊打的點可以更多。」 「盼加入4、5號球員 增加禁區威脅」 在公開一級戰場動輒190公分以上的中鋒比比皆是,而全隊平均身高僅182.2公分的臺體大在缺乏高個球員的情況下,希望未來能夠做足補強,以完成籃板和禁區的威脅。另外在缺少五號位的情況,陣中身高最高的是191公分、今年場均可搶下9.9籃板(排行第五)的大三球員李謨汎。 教練劉繼舉表示:「這幾年鋒線和空位比較完整,在高個子的位置相對缺乏,有高個子在禁區的籃板搶奪,以前對外圍射手的安定感非常大,他們會比較勇於出手。」 「校方資源有限 球員須更努力」 臺體大男籃在校方經費較少以及缺少企業贊助情況下,球員往往必須在各方面更獨立的打理自己生活,有的也到外面打工貼補自己所需,隊長王朝陞表示:「球隊是真的很辛苦,每個球員還是要在現有環境將自身該做的做好,跑步、重訓、戰術,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目標前四 重回公開一級」 距離下屆UBA的訓練期間,臺體大希望透過與中部縣市的大學進行友誼賽,以及7月底的中洲杯、9月底的中區籃球聯賽,將新的陣容作出更有效的磨合,劉繼舉教練提到:「暑假會讓一部分球員去到中國移訓,希望能藉此增加他們身體的強度和與不同球隊對抗的經驗,有助於下屆UBA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績。要重新拼回一級的賽場是有機會,主要還是要看換血過後球員的心態和訓練。」 劉繼舉教練表示:「明年的目標很清楚,就是『重返公開一級』,但這過程會很辛苦,因為公開二級也不好打,還是要將自己的訓練做好,才有本錢和別人打,我們的經驗和質不比別人差,有心就可以做到。」

陳儷勻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她不但是輔仁大學一般組女排的總教練,更是輔大十多年來排球運動的重要推手。
人物特寫

輔大排球推手 陳儷勻老師與她的夢

輔仁大學中美堂內排球鞋與地板的磨擦聲響,早被夜色壟罩。一面紀錄比分,一面留意校隊選手狀況,陳儷勻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她不但是輔仁大學一般組女排的總教練,更是輔大十多年來排球運動的重要推手。 「體育系畢業後留校服務,由學生轉變為老師,因為排球而得到這份工作,所以打從助教開始,就想為我們的學校做點事。」又一次在記錄板上添上一筆後,陳儷勻老師娓娓道出她成立「幸福排球家園」這個夢想的初衷。 「這個平台讓同學能把自己系上所學,運用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上,應美系可以畫出努力的身影、中文系把汗與淚化作文字、廣告系把球隊宣傳出去。畢業了,在工作之餘,想運動沒有伴,或是職場上遇上瓶頸,卻沒有傾訴的對象,都可以回到這個家。」陳儷勻老師說道。 「當我們什麼都沒有的時後,怨天尤人也沒有用,要去改變思維,要去創新。」縱然學校場地不足,陳儷勻老師仍秉持畢業時的想法,從無到有,促成校園排球盃賽、院際盃錦標賽、校友盃、明星賽等大大小小的賽事。並道:「十幾年,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覺得能做的都一定要做,引領學生站上舞台。」 場邊鳴起換場的哨音後,又說:「像是裁判,也是從零開始學,透過實務、課程學習,進一步展現自己,就有機會去考證照,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上百位學生考到裁判執照,這些同學都是一般生喔!」陳儷勻老師藏不住她心中的喜悅。 甲級球員出身的陳儷勻老師,深知競技組與一般生的差異,「一般生技術是一回事,場上反應又是另一回事。」她選擇讓校隊以賽代訓的方式來累積經驗。 「我希望我帶的球隊是讓全校同學,都認為有這支球隊存在的價值,因為有你才會有有我們,透過排球,大家感染彼此。」陳儷勻老師眼神堅定,且散發著溫暖與力道。 「來跟老師一起拍張照。」她向學生們喊道。陳儷勻老師的夢想實現了嗎? 誰也不知道,此刻鏡頭裡只有滿滿的笑,如此而已。

人物特寫

達成夢想 永遠不只一種方式 輔大紀豪

「我認爲被教練信任是給自己最大的後盾,當球隊達到了,球員與教練又互相信任,這個效果是1+1=100,往往會創造奇蹟。」輔大紀豪說這是高中教練給他最大的啟發。小學開始練田徑,小六那年代表臺北市參加全國跳高比賽。國中時因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毅然決然走上籃球路。除了高中闖入HBL甲組16強,大一也以體優生的身分加入輔大公開一級籃球隊,對他來說是另一層級的新挑戰。球隊中有許多耀眼的一級球星,要跟上大家的腳步,勢必要付出加倍努力。越是在這種強度下,越加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有了努力追趕的決心。 紀豪轉打籃球的動機很簡單,就是熱忱。國小國中常跟朋友到球場切磋球技,當時就讀的國中沒設立籃球隊,就這樣找了有熱忱的教練組起了球隊。國中的籃球路不算順利,家中要求他以功課為主,只有假日才能出去比賽。國中基測成績不理想,卻成為他籃球路上的轉捩點。 高中以體優生的身分考上成功高中,不是打籃球出生的他,沒有受過正統籃球訓練,基本功與學長學弟制,讓他剛進校隊時吃盡苦頭。紀豪表示,高中最深刻的一次訓練是升旗時全隊背著人跑樓梯,當時教練問他們要不要在畢業之前拚一次,每天的勤練、苦撐,總算進了HBL甲組16強。對他來說,或許會想自己如果再更強,能不能走更遠。或許在甲組強權球隊眼中,一支從乙組升上來的球隊不算什麼,卻是他們努力好幾年的成果。與乙組隊友拚搏的過程,他也表示,很感謝當初在他忐忑不安時推他一把的高中隊友,因為有他們,才讓他高中青春不留白。 大學進入輔大公開一級籃球隊,紀豪表示,最大的不同是層級變高,增加了很多以前沒接觸過的訓練,高中戰術是死的,但現在戰術要視場上情況而定,更加靈活。練了一年校隊後,他看到自己的不足,退出了校隊。雖然退出輔大校隊對他而言相當遺憾,但他也藉此找到另一種能實現夢想的方式。將自己回饋給基層籃球,現在的他在永和國小教球。他也表示,看到小朋友開心打球,也找回當初剛接觸籃球的悸動,和當初毅然決然踏上籃球路的初衷。 平常在螢幕上光鮮亮麗打球的球員,其實堅持在這條路上十分辛苦,練球時間就占了大半,兼顧起課業更是困難。身為體優生的他,對這個身分感觸更深,他表示,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態度面對這一切,當條件沒比別人好,又沒付出加倍的訓練,結果往往會令人失望,為了夢想,是要有所犧牲的。 從追著籃球跑到與籃球並肩行。紀豪表示,籃球路上遇到的每位教練、隊友,都是恩師,要學習得太多了,接下來每次的新挑戰,都要像面對練球的精神,全力以赴每件事。

人物特寫

長跑合球籃球三棲 國體莊妤宣告別UBA舞台

身為國體得分主力,莊妤宣從小就是個運動好手,高中以前是在長跑賽道奔馳的田徑選手,上了高中以後被教練找去打合球,也曾代表滬江高中合球隊獲得中正盃合球錦標賽第三名的佳績。大學時期,因為當時國立體大尚未設置合球隊,莊妤宣意外進入籃球校隊,而在大一下學期經學長的邀請,她在國體創立了合球隊。 國體女籃沒有體保生,皆是術科生,但因為賽制的關係,她們必須在公開二級賽場挑戰列強,因此和其他學校比起來相對吃力,對此莊妤宣表示,因為隊友們都很努力,也願意付出時間在球隊上,即使有時候成績不是那麼理想,但她卻很享受比賽過程中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 在大二那年預賽,莊妤宣於防守過程中意外遭對手撞翻,失去平衡,導致手骨折,所以在場邊坐了整整一年,一度想要放棄,但看到當初一同進入公開二級的好友喻若綺仍在場上拼命,她才又決定回到球場上和大家一起努力。 提到高中起開始接觸的合球,她說:「平常只要練球狀況不佳,就會跑去打合球。」相較於籃球,合球的出手距離較遠,需要使用較大的力氣,三分球準度也能相對提升,她笑道:「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醒吾科大比賽,意外手感發燙,下起三分雨,就是因為前一天去打了合球。」 大四是莊妤宣籃球生涯的鼎盛時期,因為上場機會變多,她也因此學到要相信隊友,而不是自己一昧往前衝,同時她也擔任隊長,她坦言其實當上隊長給她很大的壓力,什麼都要從頭開始、要學習如何領導、幫助球隊慢慢進步,但在學妹們眼中的莊妤宣很會照顧人,總是默默關心著隊上每一位隊友。   即將卸下球員身分、告別UBA舞台的莊妤宣最想感謝學姊謝孟珊,因為國體女籃沒有教練,大部份練球時間都是謝孟珊學姊犧牲個人時間,來幫助她們練習,也常常幫球隊建立信心,讓她們在場上能更放得開。而莊妤宣也提到,今年最可惜的是複賽沒有幫助球隊晉級決賽,她期許學妹們能夠再努力一點,拚取更好的成績。

人物特寫

浪漫灑脫郭顯昌 目標挑戰進全國賽

「離籃框最近的,離總冠軍最近」,一個好中鋒往往是球隊的靈魂,郭顯昌目前就讀高雄大學電機系三年級,身為中鋒的他,期許自己能在下個賽季帶領高雄大學進軍一次全國決賽。 郭顯昌的籃球之路從國小開始,他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和三五好友到球場切磋,更因此加入公誠國小校隊,但真正讓他對籃球產生興趣是因為某次在球場偶遇當時公誠國小教練陳雍和,那是他第一次和教練進行較深入的談話,教練和他分享的不只是球技,還有一些教練本身從籃球學到的人生觀。 國小畢業後,郭顯昌一直有個校隊夢,可惜國中、高中的學校都沒有籃球校隊,因此一直與校隊無緣,提到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打球經驗,他說因為高中曾經轉過學,但在他轉學的那年,前一所學校剛好成立校隊,快畢業之際,同學們偷偷幫他報名,讓他跟著一起出去比賽,這是第一次代表校隊出去打球,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訪談過程中,不難發現郭顯昌對每件事情的看法的相當正面,問及對本賽季有沒有什麼遺憾,他表示複賽本來有機會贏海軍軍官學校,但被對手在最後一刻決殺,以兩分之差吞下敗仗,無緣晉級,談到賽後心態調整,他說:「我告訴自己還有一年的機會,明年再拚一次就好。」 提及崇拜的球員,郭顯昌最想效仿「詹皇」LeBron James,因為他一直以傳球為主,幫助隊友更融入比賽,而郭顯昌在隊上,也總是不斷傳球給隊友,讓每個人都能有表現的機會,對郭顯昌來說,團隊合作比個人成績來的更重要。 因為本身個性隨和,郭顯昌常被隊友形容浪漫灑脫相當重視打球氣氛的和諧,所以常以鼓勵的方式激勵隊友。他很感謝在打球路上能夠認識那麼多朋友,儘管有時候成績不如預期,但過程中他很快樂,他也期許明年能夠帶領球隊進入全國決賽,讓大學更添精彩。.   提及未來規劃,郭顯昌說將來想考公職,進入調查局工作,他期許自己能堅持做自己,只要覺得是對的事情,就有堅持做下去的理由。

UBA新科新人后林蝶。攝/楊智伃
人物特寫

106UBA新人后 林蝶振翅高飛

106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正式落幕,世新大學女籃睽違19年拿下隊史最佳季軍,其中被視為即戰力的大一菜鳥林蝶更拿下新人后。從104、105年的HBL籃板后到今年UBA的新人后,林蝶在球場上的表現亮眼,進入世新後更是成為隊上禁區的要角,與學姊諶怡君組成強而有力的雙塔鞏固禁區。 回憶起高中剛接觸正規籃球訓練的時光,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青澀、有著高個頭卻打得笨拙的林蝶,林蝶說:「高一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國中只是玩玩球的她,什麼都不太懂也不太會,高中一下子跳到高強度的訓練更讓她的身體累積許多的傷痛,但看起來高冷、不太愛說話的林蝶,其實是好強的獅子,因為被當時學姊激發的好勝心,讓她在心底默默的承諾自己:「我只是一開始不太會,只要我努力練球之後一定能超越妳。」 林蝶好似沉睡的獅子,當她醒來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高二時便開始展現優異的天賦與苦練的成果,連兩年攻蛋成功且皆拿下籃板后的個人獎項,林蝶用實力展現自己的價值,更成為臺灣女籃備受矚目的後起之秀。 半年前,剛升上大學的林蝶展開了新的征途,體驗到與高中截然不同的強度與球風,除了持續加強重訓、增重之外,也積極向各方學姊討教學習,林蝶說:「我的體質瘦很快但胖很慢,可是從高一到現在我已經胖了10kg了。」第一次來到世新練球時,還被何教練的大嗓門給嚇了一跳,林蝶笑笑地表示,那時候覺得教練好兇!但現在的何教練就像爸爸一樣,不是真的生氣只是聲音比較大。 林蝶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的廣播組,不僅在世新練球還要去台元女籃練球,在接近賽季時更時常要跟系上請公假,三頭燒的情況下林蝶也坦言:「真的很累。」但她仍堅持,只要沒有公假,就絕不缺課,而問到這跟她想像的大學生活一不一樣時,林蝶搖頭說:「我原本想像的大學生活會有很多社團活動,可以翹課出去玩、很自由。」即便跟她心中所嚮往的大學生活不一樣,比一般生還要更辛苦也沒什麼玩樂的時間,林蝶仍堅定地說:「當初下定決心要打球時,就告訴自己絕不後悔,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路。」 今年跟著學姊們一起前進小巨蛋,雖不是第一次攻蛋,但林蝶依舊表示自己非常緊張,而第一場就對上連霸數年的文化女籃,林蝶說:「那時真的覺得我們能贏,因為我們有更強的企圖心與拼勁。」那場比賽雖在最後仍敗給文化無緣冠軍戰,但世新在前三節緊咬比分甚至數度追平,精彩的表現更讓所有的觀眾見證了她們的決心與拼勁。   不是因為有翅膀所以才能飛,而是因為想飛所以才有翅膀,從單純的喜愛打籃球,到好勝心驅使她成長茁壯,至今籃球已成為她生命中的責任與方向,林蝶早已裝備好她的翅膀,渴望在大學籃球的征途,振翅高飛。

人物特寫

高苑未來之星 黃健安:「想成為像藤真健司一樣的人」

106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已落幕,高苑科大狹帶著一般男子組南區四連霸的氣勢進入決賽,最終獲得第四名的佳績,除了高年級選手的穩定表現外,今年大二的黃健安更受到教練李偉民的倚重,且場場都有近雙位數的得分表現。 小時候看「灌籃高手」,最喜歡藤真健司,既有冷靜的頭腦,但到了場上又熱情似火,敢打敢拼,還是隊伍歷史上唯一一位一年級便成為主力王牌的選手,黃健安夢想自己能像他一樣,所以才開始接觸籃球。 國中加入關山國中籃球隊,但真正接觸正規籃球訓練是在高中,黃健安表示高中曾經想要放棄籃球,他覺得自己不快樂,因為每天都被罵,但後來經過學長們的鼓勵、開導,自己也慢慢開竅,高二那年和隊友一同拿下高中乙級聯賽冠軍。 「他很凶,可是他也是讓我決定繼續打籃球的人。」臺東高中教練邱聖豪是黃健安籃球之路的啟蒙老師,花了很多私人時間教導學生,就像爸爸一樣。憶起高中,黃健安笑說:「因為高中很多機會可以去外校比賽,可是如果當天打不好,教練就會叫我們從一個定點跑到另一個定點,整隊在大馬路上跑步,有一次是在過年前一天有比賽,教練說打不好就要留在那,不可以回家,全隊拚了命的比賽,高中時候痛苦的回憶,現在想想都覺得很快樂。」 黃健安目前就讀高苑科技大學土木系二年級,本來跟家人共同決定大學要好好學一技之長,不再參加校隊,後來因為高苑教練李偉民不斷邀請他加入高苑籃球隊,他才決定重拾籃球夢,也相當感謝教練對他的提拔跟教導。 對於高苑科大今年奪下一般男子組南區四連霸,黃健安表示因為高苑科大有公開二級和一般男子組,平常都是一起練習,已習慣較高層級的強度,所以才可以在一般組比賽時略勝一籌。 黃健安表示剛進大學的時候,因為打一般組,有些隊友是大學後才開始受正規訓練,所以在比賽的配合上有些吃力,自己也經過一段時間調適心態,目前為高苑科大主要得分點,要扛住冠軍連霸壓力,花費不少功夫,除了教練要求每次練球時至少要投進三百顆球,加強了投籃的穩定度,自己也多花額外時間增加體能。 對於未來的目標,黃健安表示現在才大二,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沒有任何限制,也將會考慮大三是否挑戰公開二級。

人物特寫

宋季烜一輩子受用的「籃球」哲學

「籃球不是我的一切,但它教會我的卻能讓我受用一輩子。」這是今年將畢業於文藻外語大學宋季烜在過往的籃球路上獲得的感想,文藻外語大學分為專科部、大學部兩種學制,宋季烜從專科部一年級就進入校隊,當時是隊內最小,但他就像塊海綿一樣,不斷從老師、學長各方吸收,從球技到待人處事,再逐漸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隊長,更是隊上的主要得分點。 宋季烜在哥哥的帶領下,從國小開始接觸籃球,發現自己對籃球有很大興趣,但當時父母希望他能以課業為重,直到專科部一年級才有機會接觸正規籃球訓練。 宋季烜表示在專二時曾經退隊,因為當時較為熟識的學長們畢業,且在球隊年齡最小,心智尚不成熟,不太能聽進別人的建議,後來經過教練及學長們不斷的開導,才決定繼續回到球隊,現在想想都覺得當時的自己很幼稚。 談到籃球,宋季烜總是滔滔不絕,他說在剛進球隊之時,球隊內部相當競爭,很多人都是打2號位,除了平時專科部課業繁忙,不能像大學部學長一樣隨時去球場練球,球技還未純熟,再加上低年級普遍上場機會較少,所以每天都會利用午休時間到球場練投一百顆球,或晚上練球前提早到場與隊友切磋,為的就是能讓教練看到自己的努力,讓他上場打球。 一路上最感謝的人是教練林忠程,他是宋季烜第一個籃球教練,像父親一樣嚴厲,但同時又可以跟教練像朋友一般聊天對話,不僅僅教會他如何打球,更重要的是受用一輩子的人生道理。 相較於其他學校,文藻外語大學的籃球成績一直都不是很突出,常常打到複賽第一場就結束了,宋季烜曾經也很疑惑,因為不管怎麼練球,得到的結果總是和付出不成正比,心有餘而力不足。 宋季烜說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好不容易打到複賽,眼看就要晉級下一場,但最終還是以兩分之差輸給正修科技大學,當時他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隊上學長就告訴他說「球打不好沒關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是每件事都會那麼順遂,打得比你好的人永遠很多,但該有的態度要拿出來,才對得起自己。」從那次之後,宋季烜不再執著於成績,而是享受比賽的過程。   從隊員到後來當上隊長,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以前總覺得有事,學長們會扛,但當上隊長後,要負起全隊責任,要思考如何讓隊友服從自己的指令,也學會多與老師、隊友溝通,調節隊內氣氛,宋季烜也說希望學弟們以後能扛起責任,讓文藻的成績越來越好。

人物特寫

隊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科吳柏誼

球場邊唱起每個球員專屬的加油歌,中科棒球隊是一支充滿熱血的球隊,用堅持不放棄的態度打破別人眼裡的不可能,晨操、中午練投、下午練打,課業之餘抓出空擋勤練體能,更積極參與校外賽事增加球隊整體實戰經驗。這就是專屬中科不放棄的精神。 面對場地有限、招募上不被外界看好加上今年大換血,隊長吳柏誼帶隊帶心,106學年度引領著球隊不負眾望再度闖入全國賽,為自己大學最後一戰畫上完美休止符 。 吳柏誼談起大二那年,直言是自己及球隊蛻變最多的一年,更將中科球隊帶往另一個舞台,利用午休時間做體能的訓練,加上練習後一起觀賽討論戰術。回憶最深刻的球賽,坦言首次衝進全國賽對上傳統強隊清華大學心裡難免擔心,僅剩一局一分的落後下持著「凝聚力,足以改變一切」的信念,最終拿下只有「1%的勝利機會」的比賽,更讓他們有信心面對往後的困難。 細數大學球場生活,每一次的過程都將成為值得細細回憶的故事。接下隊長職務培養獨當一面和換位思考的能力,明白往後日子不是一個人打球,而是要如何讓團隊更有向心力,學習多方向思考並在選擇中作取捨。面對各種困難,他選擇「相信隊友」用實際行動去證明,並以身為中科棒球隊為榮。 吳柏誼謝謝教練四年來種種提拔與指導,「不要小看自己的潛力」沒有教練用心的培養就沒有滿滿回憶的大專棒球生活。更鼓勵學弟們秉持堅持態度,「既然選擇了採上壘包就不要輕易放棄」,訓練雖然辛苦,但這些過程都會成為將來勝利的果實。   中科教練讚言吳柏誼是隊上「重要里程碑」,更期勉他能帶著在球隊所學習的團隊精神延續到未來的每一件大小事情上,並說到自己的責任是帶球員看世界,而他們的歷史他們必須自己寫。 懷著遺憾告別學生球員最後一役,眼淚裡藏著滿滿不捨與感動。珍惜每一次在壘包上揮棒的機會盡全力去拼。對於未來學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保持著熱情與樂觀,將球場上不放棄的精神落實在工作職場上。更希望能利用下班時間參與社會棒球,「將一日棒球員,終身棒球員」的期許增添在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