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聖儒代表聖方濟大學(University of St. Francis)出賽。圖/丁聖儒提供](/Uploads/NewsCover/39032B77-2E39-4EF5-AF5D-4CCC4E9BDF32.jpg)
勇往直前不設限 丁聖儒的籃球之旅
來自松山高中、目前就讀美國聖方濟大學(University of St. Francis)的「小丁」丁聖儒,高中畢業後旅美四年,今年三月賽季結束後因疫情返臺,隨即披上中原大學戰袍,征戰108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二級賽事,被媒體稱「開外掛」,最終也順利幫助中原大學重返四強、奪下季軍,明年將睽違17年再闖UBA公開一級戰場。 談起與籃球的相遇,兄長丁士凱影響至深,從小當哥哥的跟屁蟲,丁聖儒說:「哥哥打什麼我就打什麼,他一開始打棒球我就打棒球,後來改打籃球我就改打籃球。」哥哥帶他一頭栽進籃球的世界,而自身的籃球天分也讓他萌生熱情,想要力求進步。丁聖儒國中時加入大成國中籃球隊,正式開啟籃球正規訓練,100學年度更和陳建銘、姜廣謙聯手幫助大成國中拿下隊史最佳的第三名,讓原先反對他打球的媽媽也逐漸讓步。 高中進入「綠色神盾」松山高中,高一即登錄12人名單,足見黃萬隆教練對他寄予厚望,高二那年和許軒瑜、高國豪共同幫助松山拿下隊史第四座冠軍。升高三的暑假,丁聖儒參加NIKE ALL TAIWAN CAMP,獲得外籍教練的高度讚賞,不但拿下臺灣區訓練營MVP,最後更入選亞洲區訓練營明星賽,當時許多外籍教練建議他未來可以到美國打球,使他意識到自己未來有了「出國打球」的選擇。 高三時丁聖儒成為球隊隊長,肩負挑戰衛冕的重任,一路連勝卻在最後冠軍戰失利,敗給南山高中屈居亞軍,也成為他生涯最難忘的一場比賽。因此,當兩年後看見松山學弟成功達成二連霸,丁聖儒甚至自嘲自己「斷開四連霸」,他說:「很開心學弟能二連霸,回頭看當然有點遺憾,那年沒有好好把握。」但連霸失敗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賽季結束後,丁聖儒深思許久,儘管不確定出國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但他抱持著:「既然我能有這個機會,why not?」的態度,最終毅然決然踏上旅美征途。 在語言學校和社區大學磨練三年後,原一度考慮回臺就學的丁聖儒,先將學籍移至與達欣合作的中原大學,而後獲得NAIA聖方濟大學(University of St. Francis)獎學金,選擇繼續留美打拼,整個賽季出賽28場,繳出場均9.1分、2.2籃板、4.1助攻的表現,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使他在三月賽季結束後便提早返臺,也意外獻上UBA處女秀。 由於臺美球風差異甚大,丁聖儒坦言剛回臺的前半個月,自己完全跟不上節奏,花了很長時間加強體能來適應中原的快速球風,最終也順利幫助球隊在八強戰以83:58力退臺灣大學,取得明年一級舞台的門票。 一路走來,除了高三的衛冕失利,丁聖儒似乎沒有遇過什麼挫折,但這些都是他克服每個階段挑戰才走過來的。國高中時期因身材劣勢一度找不到定位、失去信心,他便加強自己的速度來增加優勢,旅美後除了適應國外生活,球場上與國際好手競爭,也得在課業和籃球間取得平衡。他說:「我不覺得我有特別順遂,每個階段都有門檻要去突破,而我就是盡力去達成它。」 丁聖儒目前雖仍在打學生籃球,但也樂於挑戰不同身分,今年暑假他接受黃萬隆教練的邀請,八月返美前的空檔,將和許多松山校友共同擔任「神盾勇士培訓營」的教練,累積不同角色的經驗,同時也回饋自身所學。化身「小丁教練」的他說:「我傳授我知道的給別人,也可以藉此學到一些原本沒有發現的事情,都是一種教學相長。」 從遇見籃球開始,每一天的行程都依籃球規劃,沒有籃球甚至不知如何生活,這就是他對籃球的熱情與堅持,「籃球對我來說,應該就是全部了吧。」丁聖儒笑說。明年畢業後,丁聖儒期許自己能持續在籃球場上奮鬥,儘管不知未來如何,但他永遠不給自己設限,總是想辦法突破眼前的關卡,當年在籃球交叉路口選擇筆直前進的男孩,經歷旅美的淬鍊,搖身一變進化成目標堅定的戰士,丁聖儒的籃球路,還在繼續。
![物理治療師陳柏君提到,好的姿勢能誘發核心肌群用力,使運動效益增高。攝/李政穎](/Uploads/NewsCover/17D6E391-55F5-4617-BEA1-8A9BDB90D74D.jpg)
痠痛out!物理治療講座 帶領民眾找回正確姿勢
現代人久坐和長期接觸3C脊椎側彎,加上姿勢不良,常因錯誤姿勢造成頸椎與肩頸壓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年輕人更提早陷入退化。物理治療師陳柏君今(2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主講「完美運動-痠痛out!物理治療」講座,幫助民眾解惑,一同體驗肌肉伸展的重要性。 主講者陳柏君資歷豐富,從骨科復健醫院到診所服務對象遍及一般大眾與專業選手。年輕時曾在左營國家體育訓練中心服役,期間待在防護室協助軟式網球亞運代表隊。 比起傷後復健的治標不治本,物理治療師陳柏君透過講座呼籲民眾關注慢性痠痛問題:「好的姿勢誘發核心肌群用力!把體線排列到好的位置,運動效益才會高。」要避免運動痠痛、日常痠痛、慢性痠痛,從注意姿勢的正確性、肌肉訓練的加強,以及伸展僵硬肌肉做起。 現場民眾提問如何避免肩頸痠痛,陳柏君回應,生活型態需要改變,包括養成正確姿勢、下斜方肌訓練與上斜方肌伸展,更進一步提醒,健康的肌肉會調整身體左右平衡;反之,肌肉緊繃將造成腰痠背痛、下背痛等,強調肌肉拉伸到適當長度是放鬆、按摩、伸展,才是正確放鬆步驟。講座上一系列的交流,使民眾直接獲得專業資訊、獲益良多。
VR、AR、MR擺脫空間束縛 打造五感體驗的全新訓練方式
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本次主打科技結合運動體現智慧運動串流,今(20)日在未來二館舉辦電競講座,以<VR、AR、MR淺談未來電競運動產品>為題,向觀展者介紹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以及MR混合實境的科技發展,在擁有超越時空和空間的優點下打造出電競運動新紀元,同時也對教育和商業發展增添更多應用價值。 電競講座邀請到MIT臺灣大廠Acer的創新產品主任林俊佑主講,他表示目前進入電競運動2.0的時代,已經擺脫過去電競靜態策略模式,運用虛擬實境開啟體感互動式的策略電競,結合運動體感、團隊合作、技巧準度以及策略進擊,讓電競有更多發展可能,增加專業操作以及可看性。 而VR、AR、MR的科技除了在電競運動上有突破的發展外,對於教育及商業應用上也有所貢獻,開發出智慧教室、線上演場會、虛擬展覽、模擬手術以及線上看屋等,讓大家身歷其境近一步貼近現實。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科技的沈浸式體驗,讓學生們觀看細胞生成、醫療院所的手術SOP訓練、觀眾在疫情下觀看演唱會及展覽等,林俊佑強調,這樣的科技有著絕對安全的環境,在訓練過程中也能夠演練各種突發狀況,就連化學實驗也不怕爆炸! 從遊戲設計、學生教育、運動訓練到商業應用,虛擬化的人才訓練逐漸被重視層面也越加廣泛,林俊佑:「這次運博會中讓我相當驚喜,因為以往運動訓練都要有一定場地才能完成,現在擺脫場地限制結合科技所發展出的訓練模式,讓訓練效率增值也讓選手更加了解自己。」 想要體驗VR、AR、MR的運動科技訓練,讓你身歷其境直接在展間走進球場、走進遊戲中,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7月17日到8月9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等你來體驗!
![臺灣大學隊長趙品鈞在弟弟趙庭緯籃球路上扮演重要角色。圖片/趙庭緯提供](/Uploads/NewsCover/81BAE7B8-1BBF-45F0-81DB-21A990580173.jpg)
築夢踏實 兄弟之情助長追夢者趙庭緯
「無論哪一方面,哥哥對我來說是目標、角逐的對象,更是我心中的偶像。」108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男預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對決弘光科技大學一役,彰師趙庭緯繳出18分7籃板2抄截,預賽扮演球隊進攻要角幫助彰師木鐸籃球隊拿下勝利。他能擁有優異得分能力全是源於國立臺灣大學男二級隊長趙品鈞。 膚色黝黑、身高181公分,來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三年級、擁有泰雅族血統的趙庭緯,在家中是老么,從國小田徑、國中棒球、到高中大學籃球都是追隨哥哥趙品鈞的腳步成長,趙品鈞也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升高中的盛夏之際,朋友邀約兩兄弟一同鬥牛,讓趙弟弟體會到籃球「破網」的快感,使他與籃球結下不解之緣。 成長之路,相約武陵球場磨練 趙庭緯、趙品鈞兩兄弟自高中後分道揚鑣,選擇具有乙組籃球校隊的武陵高中及桃園高中試圖找出自己的舞台。趙庭緯曾短暫加入桃園高中籃球隊,因渴望更高強度、更系統化的訓練,他也積極找尋更多訓練機會。弟弟對籃球的熱愛,趙品鈞看在眼裡,也在他無助之時伸出手,邀請他跨校訓練。「當我想要學更多技巧的時候,我哥會留下來和我在室外全黑的球場一起討論、鑽研。」兄弟倆對於籃球的堅持與喜愛並未因外在因素停止,反而加深兩人更深層的情誼。 「感謝武陵高中籃球隊不把我當外人看讓我跟著練習,武陵高中的練球環境也讓我更加渴望進步。」自律而充滿競爭力的環境使趙庭緯成為武陵球隊的「另類球員」,一同接受正式訓練,雖不能跟球隊一起「南征北討」參加比賽,但受武陵高中團隊氛圍感染的他,很多比賽也會到場邊加油。「那時我哥在北區複賽投進準三分準絕殺後,我高興地叫了出來。」他回憶起武陵進北區複賽的心情,就像是自己贏下比賽般興奮,也由於這份「團隊感」,更渴望下段旅程的籃球路。 傷痛中成長,一展大將之風的彰師主將 剛入大學之際,對校隊充滿憧憬的趙庭緯參加籃球隊考核並順利入選,準備一圓籃球夢的他卻在比賽不慎摔傷脊椎,大一賽季因此報銷。「那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愛籃球,看著其他人在場上奔馳,而我就只能在旁邊看,真的很痛苦。」趙庭緯深感受傷最難以忍受不是生理痛苦,而是心理上經歷的復健期,必須壓抑自己渴望打球的心。「有次真的受不了上場偷打,最後連夜坐高鐵回北部物理治療。」他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最後決定暫時退隊。養傷期間,他透過哥哥比賽的影片持續鑽研,奠定他大二球技爆發的契機。 經歷傷痛的趙庭緯在校內系際盃中東山再起,出色的表現使他入選校內明星賽並獲明星賽最佳球員,日後受球隊學長招攬再次進入球隊,這次他學會保護自己,更珍惜上場機會。「再次回到球場時,其實還是會對受傷有陰影,但你必須去克服它,不然你會永遠停在那不會進步。」遠在臺北的哥哥也扮演精神導師,鼓勵他堅持下去。不願放棄熱愛的籃球,加上哥哥的全力支持,傷癒復出的趙庭緯更加努力訓練,不僅練球最早到場完成課表,練球完續留練投。勤奮認真的態度也讓他在大二賽季中多次攻下雙位數分數,逐漸站穩球隊核心進攻手的角色。 延續哥哥意志,盼新學年再創佳績 大三賽季,趙庭緯將球隊得以進軍複賽歸功於大學啟蒙教練吳宣平、林翰均對他的重用,同時優秀的表現讓到場支持的哥哥趙品鈞現身說法,「小時候我們感情很不好,長大後發現他其實把我當成目標在追逐。在籃球場上也會互相切磋、交流,閒暇之時我會把技巧、觀念與他分享,或許也因此我們感情、球技才會越來越好,他對我來說就是不可或缺的家人。」弟弟的重要性對趙品鈞來說不言而喻,趙庭緯的成長路上也充滿哥哥的痕跡,從國中展開旅途、高中跨校練習、最後大學分享交流經驗,一路上受哥哥幫助許多,在他需要時伸出雙手拉拔他,並在築夢過程鼓勵他勇往直前。畢業季剛過,兩兄弟將在未來的路上各奔西東,帶領臺大男籃連續三年叩關八強的趙品鈞未來打算出國研讀,而趙庭緯大學生涯最後一個賽季也希望連同哥哥的份一起,領導球隊打出佳績。
![NCAA批准籃球員接觸合作教練的計劃。圖/取自Freepik圖庫](/Uploads/NewsCover/66E664DA-0FB5-4A39-9CC9-40D55A6BC592.jpg)
NCAA批准籃球員接觸合作教練的計劃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NCAA賽季自三月起全部喊卡,直到上月NCAA D-1理事會才通過提案,讓球員在疫情後首度與教練一起進行訓練;運動員們的暑假將於7月20日開始, NCAA籃球聯賽剩餘賽程,也將另外商討重啟日期。 NCAA宣布,理事會上週最終確定,將批准針對足球隊展開季前模式;也有新提案,第三級的球隊有可能直接升上第一級,D3的足球隊伍聖托馬斯就可能是受益者,有機會明年從D3晉升D1。 籃球方面,男女球隊可從7月20日開始進行最多8周訓練,直到9月15日或開學前一日;訓練內容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和技術指導,教練每週可指導時數為8個小時,技能指導每週不能超過4個小時,且不需安排休息日。 籃球監督委員會最初提議,從7月1日至19日為期18天,籃球員可在已經允許的球隊訓練計畫中增加「非身體的增強活動」,內容包括運動員的錄影帶情蒐及檢討。 此外,理事會延長目前的規定,7月19日前允許自願活動,每週最多8個小時的虛擬活動,延後有關於重新啟動校外籃球員招募和更改期程的決議。 賓夕法尼亞州議會體育委員會女主席格蕾絲·卡爾洪(Grace Calhoun)說:「理事會致力讓學生運動員再次訓練的希望,及校園、地方與州的授權中取得平衡,其中需要安全地逐步重啟校園和體育設施。」委員會需更多的時間來考慮招聘建議,並將在幾週後進行招聘日程投票,也將考慮在7月1日至19日期間為籃球員新增更多的活動。 男籃方面,通常在4、6、7月舉行的比賽進行球探和招募活動,現在改到8月舉行,並允許教練參加;教練將於9月開始進行校外和親自招募球員。 女籃方面,招聘方案要求將評估期設為8月15日至9月8日,9月9日至29日秋季訓練期轉換為評估期。 目前的球員在9月15日或上課的第1天,團隊訓練可以轉換成非常規訓練,類似於夏季訓練,每週需要休息2天;完整的季前訓練可在學校首場常規賽前42天開始。 新聞來源: https://apnews.com/982c2c8b72ead54955976b0af64734d3?fbclid=IwAR09rT6eEwSqljZdr74JU0f1NU_h5gey2dvZXiuFjeskgyoQxIow7Po7VcE
![前女排國手蕭湘淩(左)、中職統一7-ELEVEn統一獅隊退役球星劉芙豪(右)現身分享。](/Uploads/NewsCover/3FC1A296-37B7-4B5D-807A-A8C5DB1F3C0B.jpg)
運動人才就業媒合會登場 劉芙豪、蕭湘凌分享職場闖蕩經歷
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的「2020運動人才就業媒合會」,今(19)日結合在松山文創園區進行的「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舉辦首場運動徵才媒合活動,共12家運動產業廠商出席,吸引約百名體育運動相關背景人才參與。 「2020運動人才就業媒合會」首場活動共邀請12家運動產業廠商到場徵才,提供包括運動教練、運動防護師、行銷企劃、運動推廣員等近300個職缺,並安排中華職棒7-ELEVEn獅隊退役球星「小破」劉芙豪,以及前中華女排代表隊蕭湘凌分享職場經歷。 體育署自107年起就開始推動運動人才就業媒合,至今已有超過兩百家企業參與、聘用超過三百位運動指導員,持續推動職工運動。全民運動組科長杜世娟表示:「希望藉由運動選手轉職的心路歷程,帶給大家更多勇氣,踏出舒適圈到企業歷練。」同時也呼籲企業多多加入聘用運動指導員的行列。 劉芙豪在2018年結束15年職棒選手生涯,今天以自創品牌傑克斯國際有限公司執行長身份現身分享,比起自己過往在球場上留下的成就,讓他更自豪的是,「我覺得我是中職球員裡,第一位親力親為做自己品牌的球員。」 早在決定引退前,劉芙豪就已開始為了規劃轉職之路、延續自己的運動生命,在中職生涯巔峰時期選擇攻讀碩士、出國進修,跳脫舒適圈、提升自己視野,並從打造個人品牌開始,逐步運用自己的棒球專長,設計球具、運動服飾、成立棒球學校。 無論成立品牌、學習經營、行銷及產品開發,都和劉芙豪過往30多年的棒球人生沒有太大關連,但他靠著運動選手的毅力和強健心智,不斷學習和吸收。「大家都說創業很辛苦,但我不覺得辛苦,我覺得非常開心。」把過往的夢想一個個串連起來,再去創造新的夢想,劉芙豪也用個人品牌的核心精神,鼓勵台下的求職者,把夢想做到無限大,「Dream to infinity(夢想無極限)」。 女排好手蕭湘凌有著2017年台北世大運、2018年雅加達亞運國手資歷,目前為企業甲級排球聯賽臺北鯨華隊的一員,儘管專長限於排球、健身,但她勇於接受不同挑戰,去年進入國都汽車擔任運動指導員。 「零經歷」進入企業任職,蕭湘凌除了發揮自己的運動專長,也樂於學習不同的經驗,展現運動員的真誠的態度,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企業的需求,並利用空擋時間再精進自己、培養第二專長,融入企業活動中,持續累積經驗。 蕭湘凌鼓勵求職者,無論身份是什麼,進入職場都不用害怕,多聽、多問、多做,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她也以「態度決定高度」來勉勵求職者,「我每天都會告訴自己,只要有謙虛、積極的態度,有一天一定會成功。」 活動現場安排各徵才企業逐一說明企業特色及職缺,並開放求職者直接與各企業面談,增加成功就業的機會,體育署還推出「填履歷領百元卡,面試再抽電影票」活動,鼓勵運動人才勇於踏出第一步,詳情請上官網「運動好人才 企業動起來」(https://sesi.nasme.org.tw)查詢或洽服務專線02-77378089。 「2020運動人才就業媒合會」第2場徵才將在8月7日下午2點於IEAT國際會議中心12樓舉行,徵才廠商將包含製造業、服務業及科技業等「亮點產業」,希望提供多元化的職缺類型給予運動人才發揮長才的舞台。
走出戶外與球迷互動 台電球星邀請大家相約體壇盛會
2020台灣運動產業博覽會7月18日進入展期第二天。隨著週末的到來,現場不僅有許多民眾前來感受運動的魅力,下午於文化廣場舉行的「台電球星表演會」更是吸引不少球迷駐足觀賞。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推動國內運動發展不遺餘力,旗下擁有包括女籃、男排、女排、女羽、男足、男棒等6支球隊。超過70年的歷史不僅孕育許多國內體壇人才,同時也致力於回饋基層,可謂我國體壇指標性的企業之一。此次台電於撼動館設立「TAIPOWER TAIWAN:為體壇來電」特展,邀請球迷朋友一同走入時光隧道,回顧球隊過往的精彩時刻。 今(18)日表演會邀請到男排、女排與女籃球星,其中不乏許多曾在大專聯賽賽場上征戰過的好手。素有「台灣洋將」之稱的男排國手黃建逢提到,本次特展主要介紹球隊前輩的輝煌成績。對於本次表演,他也十分珍惜能與民眾有更多的互動機會。女籃選手郭佳紋表示,台電持續深耕社會公益,每年暑假皆會舉辦FUN電營與關懷列車,今日也很開心能在賽場外與粉絲見面。 「這展覽主要在訴說台灣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尤其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產業是充滿生機的。」自由女神楊孟樺感謝現場球迷熱情的互動,同時也鼓勵大家可以透過網路平台,一同關注台灣的運動。
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揭幕 陳金鋒號召全民動起來
國內史上最大規模的「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今(17)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正式開幕,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林鴻道以及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等貴賓皆出席開幕典禮;活動代言人「臺灣巨砲」陳金鋒也親臨現場,共同見證臺灣體壇的重要時刻,期待全民能在疫情過後重新動起來,成為運動產業的重要能量。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開幕致詞時強調,展覽中可以看見過去選手們寫下的紀錄,並經過努力一點一滴鑄造出運動史。他也指出,臺灣的精神藉由這些賽事凝聚在一起,這之中除了運動產業、教練團和選手之外,守在螢幕前的臺灣人民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共同主辦單位的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則分享過去舉辦世大運經驗,他表示當時很遺憾沒有趁勢將體育產業的發展提高層次,不過接下來北市府也將藉由本次運動產業博覽會繼續累積能量,以打造運動城市作為最終目標。 「臺灣巨砲」陳金鋒在卸下球員身份後,近年轉為幕後協助年輕球員們更加進步,身為活動代言人的陳金鋒表示,平時可以看到運動員們在場上比賽或場下訓練,但看不到的是在背後支撐著我們的幕後英雄。他也認同運動科技的發展,陳金鋒:「以棒球為例,很多事情都是發生在一瞬間肉眼看不到,藉由運動科技的紀錄,可以讓運動員很清楚看見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體育署黃金計畫選手周天成、鄭兆村、楊俊瀚、陳傑、田家榛以及吳佳穎也前來力挺揭幕,一同欣賞奧運選手個人訓練用品的「臺灣當代選手百物牆」,接著更分組PK運動科技體驗遊戲,結束後吳佳穎直呼:「好過癮!」她表示雖然東京奧運延期,不過民眾可以前來觀展,用另一種方式來支持臺灣運動員。 「想拚第一,就動起來!」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此次分為五大展區佔地1,800坪,除了靜態展之外還有各項互動運動科技體驗,戶外廣場還設置在展期不打烊的運動風格市集、週末運動廣場等各項親子共樂活動規劃,鼓勵民眾走出來,展現今夏最熱的運動活力!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媒體日致詞。攝/曾泓睿](/Uploads/NewsCover/5DD9F420-2D64-4318-982D-8B0FA43DCFC4.jpg)
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各館亮點 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搶先開箱
2020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以「撼動未來,Moving the Future」為主題,自7月17日起至8月9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展出。教育部體育署為了讓民眾能更貼近運動產業,歷時一年策劃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運動產業盛會,從選手、賽事串連到產業規劃出五大展區,除了展現各大產業專業外,還梳理我國運動史上榮耀時刻,都將在展中毫無保留大公開。 「為了讓運動生活化這次策展動員各方面專家學者,在許多工作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下,如期展出。」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致詞時表示,希望將臺灣體育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國人,除匯聚超過120家以上參展企業外,更蒐集過去珍貴體壇文物,讓民眾一飽眼福。林哲宏副署長也親自帶領媒體們逐館參觀,更親身體驗互動式運動科技以及室內滑雪場等設施,具體展現「觀展不再僅限於視覺,而是五感體驗的全新感受。」 展覽涵蓋靜態運動產業內容以及體壇發展歷史外,「運動科技」以及新興運動項目「電競」更是備受矚目,現場有互動式的VR棒球訓練平台、體育大數據以及5G結合立體VR體驗籃球賽事等,電競名校南強工商更請學生實際操作水冷式主機改裝技術,活動期間也將舉辦大型電競賽事,展現臺灣運動產業的未來性。 「在後疫情時期希望大家來共襄盛舉,期盼能藉助這次的博覽會振奮人心,同時也讓臺灣運動產業的發展更加蓬勃,臺灣動起來!」林哲宏最後不忘邀請大家在暑期前來觀展,為臺灣運動產業注入新能量。
![雲科大與靜宜此戰多次網上攻防,最終由雲科大贏得比賽。攝/王亭淇](/Uploads/NewsCover/48A03B8C-B317-4FD7-9AE4-BEC9A45B5B85.jpg)
有驚無險笑納勝利 雲科大五局大戰拿下靜宜
108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一般男生組決賽地主雲林科技大學在今(16)日遇上靜宜大學,第一局就形成攻防拉鋸戰,雲科大微佔上風,王麗屹一記精彩的B快成為亮點,率先拿下一局。不過,後兩局雲科大士氣降到谷底,太多自己的失誤,讓靜宜連拿兩局將比數超前。雲科大在比賽末段即時止血,強攻見長的他們再度展現霸氣,運用不同進攻手段打亂對方防守節奏,再連拿兩局,終場以3:2(27:25、21:25、16:25、25:19、15:10)奪下勝利。 比賽剛開打兩邊都還沒有熱開,打得有些保守。靜宜在防守方面出現漏洞,讓雲科大利用多點攻擊得分,11:13處於落後下喊出暫停。回到場上,靜宜靠著隊長鍾其祐連續三顆刁鑽的跳發將比數超前。首局後段,漸入比賽狀態,雙方攻擊手都有所發揮,上演攻防戰,把比賽硬是帶入duece階段。最後在雲科大林暐傑快攻和廖國竣大砲攻擊得分下以27:25險勝靜宜。 第二局前段由靜宜取得領先,靠著雙人攔網頻頻攔下雲科大攻勢,反觀雲科大,攔網下後排無人cover,防守陣形中的大洞也讓靜宜有機會吊球得分,靜宜隊長鍾其祐再度展現攻擊威力攻下分數,雲科大無力反攻,讓靜宜拿下一局,1:1形成平手。 雲科大第三局的表現大失常,開局在靜宜呂毓發飄球下連失八分,再讓舉球員王奕超吊球得分,陣中發球具威脅性的球員,在這局也全亂了套,場上完全沒了氣勢,使最大分差來到12分。儘管後段逐漸調整回來,靜宜仍靠著優異的防守表現順利守下第三局。 第四局雲科大重新出發,找回攻擊手感,以強勁的發球與重砲攻擊打亂靜宜的防守佈陣。靜宜也因為接發不夠到位,二傳的溝通上出現問題,最終由雲科大拿下此局,將比賽逼入決勝局。 比賽再度回到原點,第五局王麗屹出色的快攻表現為球隊建功,靜宜的二傳接應仍無法組織有效攻擊,措施得分良機,終場雲科大主攻手廖國竣攻擊拿下最後一分,笑納勝利。 談到在第三局遭遇亂流,雲科大隊長吳青霖說:「場上溝通偏少,失誤容易連續發生,加上發球沒有把握好,無法延續氣勢。」對於非常以氣勢為重的雲科大來說,因為這一場比賽較之前比賽慢熱,場上的聲音只要一不見,失誤就接連而來,幸好後來場上球員同心重振士氣,才得以收下勝仗。吳青霖也提到,因為八強賽第一場輸給了彰師大,今年能爭取的最佳成績是第五名,希望能把一切都做到最好,努力拼戰最後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