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北教大拿下111學年度大專錦標賽冠軍。圖/王怡文提供
人物特寫

走過低潮 王怡文享受又愛又恨的合球

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合球錦標賽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奪下冠軍、拿下二連霸,去年以隊長身份帶領國北教終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五連霸的王怡文表示:「雖然沒有去年第一次拿冠軍時激動,但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我覺得只要我們把自己準備好,沒有甚麼事是沒辦法完成的。」 王怡文從國小就很喜歡運動,曾接觸過籃球,升國中後媽媽擔心籃球碰撞較多容易受傷,於是就沒有加入籃球隊,而是開始嘗試合球。王怡文說:「我最喜歡合球的團隊合作,他不像籃球一樣可以自己一個人不透過隊友來得分,在合球場上我更多的是喜歡傳球讓隊友得分的喜悅!」 喜愛合球的王怡文卻一度想要放棄合球,高中因為溝通的誤會讓自己和團隊產生矛盾,更讓王怡文陷入了合球生涯的低潮,但在父母不斷鼓勵下,王怡文選擇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加上自己挑戰過U19比賽的經驗後有所成長,當時帶隊的教練對於他的器重讓她感到更有自信。即使自己球技不是最頂尖,但她學會調適心態、保持初衷,安排自主訓練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走過低潮期王怡文更懂得如何團隊合作、和隊友溝通,以及待人圓融,在場上不斷和隊友溝通找出彼此的問題,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場下也會試著去了解大家的想法,整合彼此的建議,講話也變得比較會顧及每個人。國北教隊上的氣氛很好,也讓她感受到很多溫暖,她表示:「我真的很喜歡國北合球隊,我覺得它像一個『家』」 「合球對我來說是又愛又恨的一個存在,我很喜歡它的團隊合作,喜歡和大家一起練習,一起失敗一起成功,但它同時帶給我蠻多挫折所以真的又愛又恨。」王怡文未來的目標是可以將合球帶到自己要服務的小學,希望可以推廣合球,讓合球被更多人看見。

廖佩穎(中) 112年全大運喜收金牌,續造佳績。 圖/廖佩穎提供
人物特寫

好還要更好 角力金牌小將廖佩穎下一步看向國際

1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上初次亮相就登上頒獎台最高點,拿下公開女生組角力自由式第三級的金牌,這是廖佩穎將國中到高中全中運所有金牌都納入袋,順利完成大滿貫後,在大學篇章繼續創下連勝的新紀錄。 不夠自信但願意埋頭努力 起初因為小時候媽媽一句「不摔就不要回家」,廖佩穎先是接觸到了柔道而後再橫跨角力,並且都表現得相當不錯,然而,因面臨國一全中運兩種競賽日期彼此撞期的情況,她後來決定專攻角力。 有許多形容詞可以形容廖佩穎,在陌生人前很安靜,熟了之後隨即展現樂天爽朗的一面,站上角力場則是換上「不服輸且高度自律」的態度。她曾在一次總統盃敗北,為了雪恥還特別增重跳級,只為與那名選手在全中運再次較量,最後成功上演復仇。然而亮眼的成績背後,廖佩穎自嘲是一名時常缺乏自信、且滿難帶的選手。 教練的肯定成為安定的力量 面對內心的自我懷疑,廖佩穎透露自己很容易胡思亂想,對所有事情都預先想好最壞的情況,若在場上沒有八至九成信心便不會出手,時常因此錯失攻擊良機。回憶起國中時的經歷,恩師張修維教練在決賽前私底下叫住她,並不是討論戰術,只是說: 「我覺得你就是可以,你以後一定是個會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人。」這份鼓勵至今仍烙印在她心中。好勝的她國中時,或許是不甘願輸的滋味與氣憤自己表現不如預期,在賽後賭氣躲起來,與教練在場館玩起捉迷藏,「想起來很好笑,但他是第一位在這個專項上肯定我的人。」 之後升上高中,她也遇見了處處為選手著想、樂於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另一位恩師陳瑞賢,受到兩位教練的栽培與雕琢,廖佩穎坦言:「沒有他們,我可能就不會繼續在角力場上,沒有角力,我就不知道我現在在幹嘛。」其更影響了她於未來有朝一日卸下選手身分後的職涯規劃,並有感而發的說:「我想當老師,因為我很幸運遇見了他們的幫助,那對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轉變。」 也開始相信自己正在路上 如同張修維教練當初所說,已搜集國內各大獎牌的她,去年九月進入國訓中心接受更高階、紮實的訓練,目標放遠接下來的國際賽。隨著挑戰難度提升,國際選手的水準和強度也變得更具挑戰性,卻同時也激起廖佩穎的鬥志,「以前比國際賽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現在則是慢慢地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要追,也明白自己有能力與國際選手抗衡,所以只要我在場上放得開,而且摔得不後悔,就算輸了也會很爽!」她下周將帶著這份動力飛往吉爾吉斯挑戰亞洲U23角力錦標賽,這也將是她首次挑戰國際成女組的比賽,相信這名台灣小將勢必會帶回更多的收穫,並且持續升級進化!

國立清華大學劉海葳。攝/賴筱晴
人物特寫

挑戰極限 劉海葳的雙棲之旅

國立清華大學在今年UVL大專排球聯賽公開女二級拿下冠軍金盃,比賽終了的那一刻,劉海葳的臉上,綻放出最靦腆的笑容,她表示,休賽季的自己得更加努力,才有資格去挑戰公開一級的舞台。 訓練辛苦 也涵蓋許多課題 就讀清大運動科學系的劉海葳,除了是大家的開心果,也是陣中不可或缺的攻擊手。從小學就開始接受正規的排球訓練,經歷過許多次轉換位置的不安全感和低潮期,她坦言這一路以來的過程雖然辛苦,卻也很值得。 高中時期的劉海葳是教練眼中的一枚活棋,從舉球出發,之後轉練快攻,有時也擔任輔舉的角色,幾乎快把所有位置都打過一輪,斜槓發揮的背後是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訓練量,卻也因為這個難得的經驗,讓她更能快速地清楚自己在球場上的定位,在球隊需要的時候為球隊做出貢獻。 排球訓練過程對她而言,就是一直反覆地做重複的事情,儘管時常感到枯燥,但在每一顆球的過程中,劉海葳總能看見不同的的進攻角度,找到不同的處理方法,學會不同的課題,也讓她在心態層面獲得轉變和成長。劉海葳表示:「以前打不好的時候會覺得很挫折、想放棄和逃避,現在學會主動找學姊和老師溝通,嘗試了解問題出在哪裡,並且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態蛻變的大學生活 來到清大的第二年,生活有了穩定的步調。而和過去相比,大學訓練方式不像過去高中這麼嚴謹,同時需要自己打理很多事情,也有更多空閒的時間,讓劉海葳有機會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體驗。除了在學業上挑戰不同領域的課程,劉海葳也兼任排球系隊的教練,以不同的身份在排球場上發光發熱,「那種感覺很不一樣,當球員的時候只要專心地吸收教練交代的事情,並且專注在場上就好;當教練的時候要常常換位思考,需要考慮地很周全,包含球員的心態以及掌握場上所有的狀況。我也是當了教練才知道多麼的不容易。」 體育場上的第二專長 偶然在系上的田徑術科課展露天份,劉海葳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挑戰自己:加入田徑隊訓練。小時候劉海葳嘗試過壘球和跳遠,這次則要挑戰全能七項,其中還包含了過去最不喜歡的跑步項目與從未嘗試過的跨欄。劉海葳笑著說:「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不可思議,過去跑步都是因為訓練的需要,現在卻是自願加入校隊練習。」她也提到,田徑不像排球是團體運動,訓練的當下常常感到很孤單,但也因如此,更能夠提升練習時的專注度,「刻苦的訓練都是為了在賽場上突破自己,盡全力留下最好的成績。」經過反覆的練習,劉海葳最終克服了對於跨越欄架的恐懼,在今年的全大運中,每個項目都破了自己的最佳紀錄。 公開一級殿堂的挑戰 「我們大家都很想要站上公開一級的舞台,包括我自己也是,所以今年我們很努力、很努力的練習,雖然自己在決賽的發揮不如預期,不過拿到冠軍很幸運,也希望大學生涯最後兩年都可以完成留在公開一級的目標。」清華大學今年在公開二級一路從預賽贏到冠軍賽,下學年度將要展開的新旅程,劉海葳很感謝排球帶給她的一切,自己很期待、也一定會更努力的練習和準備,去和更出色的選手較勁,把冠軍賽的遺憾討回來。 「那些打不倒你的挫折會使你更加強大。」在運動場上,劉海葳始終抱持著無畏和野心,激勵自己不被打倒。撐過每一次艱辛的訓練和想放棄的念頭走到今天,下個學年度,劉海葳將要和球隊到公開一級的殿堂,續寫排球路上的下一個篇章。

輔英科技大學謝柔玉。攝/吳翊萱
人物特寫

走過高山和低谷 謝柔玉堅韌不拔的籃球精神

行雲流水和絕佳默契的團隊組織是輔英科技大學的特色,外線投射和制霸禁區的能力讓其他隊伍不敢輕忽,今年,輔英科大首度亮相一般組,雖未如願踏上全國賽的舞台,但和傳統強權陸軍軍官學校在分區排名賽的史詩對決已堪稱佳作,他們展現了不屈不饒的拚勁,讓人印象深刻。領軍八人戰隊的謝柔玉是場上組織進攻的關鍵人物,也是帶領球隊走到最後的功臣。 「我真的喜歡籃球嗎?」充滿疑問句的籃球路 謝柔玉國中正式加入球隊接受訓練,雖然每週只休息一天,但熱愛籃球的她絲毫不覺得辛苦,然而在最後一年同屆隊友接續離開,孤軍奮戰的謝柔玉漸漸失去打籃球的動力,以難過的情緒結束國中最後一場比賽。 「真的要繼續打球嗎?會不會跟國中一樣?」帶著疑問升上高中,謝柔玉內心的渴望卻從未消失,不想留下遺憾的心引領她放手一搏,升學之際不僅選擇和高中截然不同的領域,更就讀輔英科大一舉挑戰甲二級賽事,和國中學姐陳家軒再續前緣。前兩年謝柔玉從板凳出發,然而教練的高度期待和自我要求卻使她徹底信心大失,球隊突如其來的變故導致被迫解散有如最後一根稻草,謝柔玉就此滿懷遺憾地離開籃球場。 戲劇般的情節 重新組隊再出發 因參加社會球隊,謝柔玉和教練蔡長霖結下緣分。升三年級的暑假,她和隊友陳家軒在教練的牽線之下協助帶領新莊高中女子籃球隊,「教練會幫我拍訓練影片 ,也會從中給予我建議和自信,讓我知道打球還是很不錯的!」教練蔡長霖訓練時的積極態度也深深地影響謝柔玉,讓她漸漸再次找回對籃球的喜愛。 「好羨慕別人晚上都在練球、有比賽可以打...。」憑著不甘心的念頭和體育老師的建議,謝柔玉召集以前的戰友和學妹蔡幸恩、郭筑云...等,報名111年度大專籃球聯賽一般組,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尋找教練,教練蔡長霖爽快地答應謝柔玉的邀約。「我那時候還親自跑所有的報名流程,在截止前兩天才把所有資料交出去。」她回憶道。 未搭上晉級列車 但過程都富有意義 分區排名賽輔英科大和陸軍官校上演拉鋸戰,最後以一分惜敗,未能搶下全國賽門票。 「比賽結束後,我抬頭看了計分板,輸一分,大家哭成一團。是不是我不夠努力?如果最後一球進了,或是再拿一個籃板,說不定就可以把那一分追回來。」雖然沮喪,但謝柔玉深知把大家找回來是個正確的決定,她說道,報名前以為很快就會被淘汰,沒有想到可以這麼靠近全國賽,這是過去在甲二不曾有的機會,能走到分區排名賽最後一場很有意義。 籃球使謝柔玉自我懷疑 也讓她脫胎換骨 「或許層級沒有這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賽過程中為球隊、教練所付出的東西!」提及這段經歷,謝柔玉首先感謝父母從國中到大學的支持和關心,另外,她感謝教練蔡長霖永遠都很有熱情,把她拉出自我懷疑的漩渦,並給足她自信,讓她知道打球是一件很棒、很開心的事情;她也感謝風雨同舟的隊友給予的支持和努力;最後她也肯定自己一路以來沒有放棄。 「這輩子都離不開籃球了!」 「如果我沒有籃球、如果我不是運動員,那我會是什麼樣子呢? 」謝柔玉談到,無論心情好壞,籃球始終都陪伴著她, 學生運動員的身分更是支撐她前進的力量—在學校練球、參加大專籃球聯賽 、和不同學校的人競爭...這些都是只有學生運動員可以經歷的事。最後,謝柔玉鼓勵大家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敗失去信心,應該要讓自己更專注、投入,並享受當下。

邱志鵬擔任111UBL冠軍戰先發投手。
攝/丁勤紜
人物特寫

樸實無華穩重如山 雙料最有價值球員邱志鵬

111學年UBL冠軍戰由臺灣體大對上南華大學。一局上,臺灣體大先發投手邱志鵬被接連擊出兩支安打,加上隊友守備失誤,讓南華大學快速取得2:0領先。不過,在第一局遭狙擊的邱志鵬,一路到第八局都沒有再失掉任何分數。最終兩隊鑿戰至第十一局,臺體大靠著再見失誤氣走南華,勇奪睽違十年的冠軍。 「我的特色就是,控球穩定,耐投,然後上了投手丘就只想著全力以赴。」即便是在冠軍戰這種高張力的舞台;即便第一局就被拿2分,邱志鵬依舊維持自己的步調,在冠軍戰用104球完投八局,送出4次三振,並且「沒有投出任何保送」。雖然因為下場時雙方戰成平手,邱志鵬沒能成為冠軍戰的勝利投手,不過,他得到了更高的頭銜,「最有價值球員」。 「要打球就去大城市拚」 邱志鵬赴臺中西苑追求棒球夢 邱志鵬出身於南投,國小在學校社團接觸到棒球後,確信了自己熱愛棒球,並決定追尋棒球夢。而邱志鵬的父親不僅支持,更鼓勵他到棒球資源更充沛的臺中求學。雖然沒有「科班底」,但邱志鵬在考試時展現優異球感與協調性,最終成功考取臺中強權西苑高中國中部棒球隊。 「剛開始真的跟不上大家,菜單是要跑步40分鐘,我大概跑10分鐘就開始不行了。」國小開心打棒球的邱志鵬,在西苑的前兩年非常折磨,尤其是體能與其他隊友相差甚遠,讓他時不時就有放棄的念頭閃過,好在有教練的栽培以及學長的鼓勵,邱志鵬總能咬緊牙根繼續努力,一天天縮小與隊友的差距。 兩年過去,國三的邱志鵬沒有讓教練的期待落空,扛起球隊先發重任,並在臺中市金龍盃全國青少棒菁英賽拿下四場勝投,一舉獲得投手獎以及打擊獎第一名。 恩師邱子愷穩固投球動作 邱志鵬持續進化 升上高中後,邱志鵬雖偶有佳作,但時不時也會掉入低潮,尤其在高中二年級時,失去投球節奏與信心。好在,就在邱志鵬最失意的時候,有職棒經歷的強投邱子愷回母校擔任教練,把邱志鵬的投球機制重新雕琢一遍,並成為他的心靈導師,傳授正確的心態與想法。在邱子愷教練的調教下,高三的邱志鵬最快球速提升至142公里且控球穩健,一整年沒有吞下任何一場敗投。 就讀臺體再遇強投恩師-郭勇志教練 「有一陣子我們投手群表現不好,郭教練晚上就找我們全部一起打屁聊天,告訴我們輸球沒什麼,隔天開始大家就回穩了。」 高中畢業後,邱志鵬自認能力不足,選擇至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繼續磨練,因此遇見臺體投手教練,人稱「臺中防波堤」的郭勇志教練。邱志鵬雖然在高中就打好不錯的基礎,但在層級更高的大專賽場上,還是遭遇不少挫折,而郭勇志教練總能給予他信心,讓他有更健康的心態,不只穩定邱志鵬的技術,更安定他的心。 大三扛起責任破繭而出 梅花旗冠軍戰勝投、MVP 邱志鵬上大學的前兩年,在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各有一次傷勢影響身手,加上隊上有強投如呂詠臻、李超以及黃紹睿等人坐鎮,邱志鵬並不需要出頭,也沒有繳出太亮眼的成績。 升上大三後,邱志鵬沒有傷勢的困擾,也累積足夠的經驗,正式扛起球隊先發主力重任。梅花旗棒球錦標賽冠軍戰,臺體派出邱志鵬先發尋求連霸,他不負眾望完投7局僅失2分,帶領隊伍以9:2擊敗開南大學,完成隊史首次梅花旗2連霸,邱志鵬也獲選為最有價值球員。 八強首戰遭南華擊倒 冠軍戰臺體上演甜蜜復仇 接在梅花旗後的,是111學年UBL大專棒球聯賽。臺灣體大110學年止步八強,111學年重振旗鼓,預賽繳出12勝3敗以龍頭之姿晉級八強。八強階段首戰對上南華大學,為了搶下開門紅,臺體推出邱志鵬先發,不料,他僅投4又1/3局就失5分,最終臺體以4:6敗北。 八強首戰失利後,臺體男兒逐漸回穩,帶著四勝兩敗進入八強最終戰。對上戰績相同的嘉義大學,臺體面臨「贏球晉級,輸球回家」的處境,教練團將先發任務再次交給邱志鵬,這回他頂住壓力,主投八局無失分、送出8K,幫助臺體以2:1險勝嘉大。 「我球速沒有特別快,沒有什麼華麗的武器,就是穩穩投。」臺體大在四強戰力克文化大學後,冠軍戰的對手不是別人,就是南華大學。想起複賽不堪的回憶,邱志鵬心裡沒有懼怕,穩穩當當地登板投球,控球穩定、節奏穩定、情緒穩定,這樣的特質,讓他即使遇到亂流也能保持身手,最終帶領臺體奪冠,與隊友、教練共享喜悅的淚水,自己更抱了一座MVP回家。   準備就緒 邁向職棒 邱志鵬大學二年級時報名中華職棒選秀,未受球隊青睞。一年後的現在,邱志鵬沒有練就火球,沒有研發神奇的變化球,但多了兩座MVP以及更多的大賽經驗,保持「樸實無華但穩重如山」,再度叩關選秀會,期待自己能站上夢寐以求的職業舞台。

臺體大「三冠」隊長楊閔貽。攝/劉修竹
人物特寫

二壘防區守護神 臺體冠軍隊長楊閔貽

111學年UBL四強戰,由臺灣體大與文化大學爭奪冠軍賽門票。臺體一路落後,直到五局下半終於一口氣進帳三分,以3:2暫時領先。此時教練團調整防守陣容,換上隊長楊閔貽鎮守二壘。七局上,文化大學展開反攻,首名登場的打者擊出長打攻佔二壘。 追平分在得點圈的情況下,下一棒打者擊出強勁的平飛球,眼看球要穿越內野時,二壘手楊閔貽快速橫移幾步,俐落地用右手撐地後轉側身,一個彈跳用反手接住這顆高機率成為安打的球,「NICE PLAY!這顆球真的不好掌握!」「二壘手這個防守有救到球隊!」優秀的防守能力與極快的反應,讓現場的觀眾歡呼聲連連,更讓主播與球評讚聲不斷。 臺體隊長楊閔貽,不是隊上打擊最凶猛的,偶爾也不在先發名單內,但他永遠保持專注,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111學年度UBL大專棒球聯賽,楊閔貽不只一次用守備幫助球隊,是球隊二壘防區最安定的力量,最終帶領臺體捧起睽違十年的冠軍金盃。 意外入選中華隊 楊閔貽眼界大開、確立目標 楊閔貽國小畢業前兩個月,在父親「楊爸」的促成下,轉學至北勢國小加入少棒隊,開啟棒球選手之路。進入向上國中後,楊閔貽獲得大量上場空間,一步步成長茁壯,國三時破繭而出,拿下華南金控盃打擊獎,優異的表現讓他受到青睞,入選中華隊,代表臺灣參加2017第九屆亞洲青少棒錦標賽。 接觸棒球不過三年多的時間就穿上中華隊球衣,是楊閔貽從來沒有想過的。遠赴日本參賽,觀摩、對決日本與韓國兩大強權,讓楊閔貽大開眼界,同時感到非常滿足,更確定了自己熱愛棒球、想要繼續追求棒球夢的目標。在亞洲青少棒錦標賽期間,楊閔貽攻守俱佳,與隊友拿下亞軍佳績,自己也獲選為全明星隊二壘手。 游擊起家二壘安居 搭檔馬傑森、鄭宗哲、永田颯太郎 「我其實原本是游擊手,後來去中華隊搭檔馬傑森所以移去二壘。」楊閔貽自從國三入選中華隊開始,各階段隊伍裡都有強大的游擊手坐鎮,讓他在二壘防區定了下來。不論是同屆的馬傑森,或是普門時期的學長旅美好手鄭宗哲,以及今年前往日職發展的臺體學長永田颯太郎,楊閔貽與三位優秀的游擊手搭檔的過程中,學到許多觀念與想法,讓他在二壘防區更加聰明、穩定。 強權普門良性競爭 修生養性穩固基礎 國中在隊上是主力選手的楊閔貽,進入青棒強權普門後,發現隊友們一個比一個強大,因此感到力不從心。正如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的,「有自卑才有超越」,為了追過大家,楊閔貽努力不懈持續進步,並在高二時能力有所突破,漸漸站穩先發。 「普門的生活就是一直練球,然後禪修。」楊閔貽在普門三年期間,生活相當單純,每天接受扎實訓練,穩固基本動作與體能。每個月球隊也會安排選手跟著佛光山師傅禪修,在靜坐的期間,楊閔貽認為整個人能放鬆靜下心,師傅也會講述充滿正能量的故事,時常安慰著低潮時身心俱疲的他,打起精神繼續奮鬥。 進入臺灣體大 攻守全面升級 出身於臺中的楊閔貽,從小就對在地棒球強校臺灣體大有憧憬,高中畢業後也順利入學。林宗毅總教練在暑訓期間安排「特守」訓練,讓楊閔貽的守備功夫更上層樓,球隊有計畫性的體能與重量訓練,讓他持續進化,養出了高中時缺乏的長打能力。從大一開始,楊閔貽就在各大比賽的名單內,累積滿滿經驗值。 團結力量大 成就不可思議的三冠年 楊閔貽大學二年級時,林宗毅總教練指派隊長一職給他,而他雖然錯愕,仍接下這個任務。二年級時因為輩份小,也比較沒有頭緒,擔任隊長一職對楊閔貽來說非常困難。升上大三後,楊閔貽懂得轉換角色,用更宏觀的角度看事情。在這一年裡,一切有了變化,美好到不真實的變化。 「沒有什麼隊長不隊長,只要是『學長』,大家都知道要做好榜樣。」四年級的學長領導著隊伍,同為三年級的其他隊友也都非常自律,111學年度的臺體相當團結,團隊凝聚力的強大也展現在成績上。先是桃園盃冠軍,接著梅花旗二連霸,最後拿下睽違十年的UBL冠軍。楊閔貽認為,這一年的成功,不是靠他個人的努力,而是「臺體兄弟同心,齊力奪三金」。 家庭支持成最強後盾 楊閔貽無後顧之憂投身選秀 「從我國中到現在,每一場比賽我爸媽都會到。」有在關心學生棒球的人可能對楊閔貽的父親「楊爸」不會太陌生。從向上國中到普門中學又到臺灣體大,為了幫兒子紀錄比賽,楊爸開設頻道「哇來棒球比賽直播」,只要是楊閔貽的比賽,楊爸總會到場轉播,身體力行支持兒子追夢。 寄予厚望但不施加壓力,是楊閔貽父母對他的教育,不論表現如何,楊爸楊媽總是給予楊閔貽鼓勵,提醒他要好好愛著他所愛的棒球,而不是被壓力擊垮。接下來楊閔貽將投身選秀,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會在家人的鼓勵下,繼續在棒球路上奮鬥。

廣瀨裕二(左1)利用暑假回真岡東中學帶領劍道隊。圖/廣瀨裕二提供
人物特寫

十年磨一「劍」廣瀨裕二的運動文學

廣瀨裕二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少數劍道專項的日本留學生,雖然來台留學並非他的志願首選,但在臺灣的這四年他更了解自己的目標,也體悟到劍道是自己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全日本最有禮貌的運動 劍道在臺灣並不是全民運動的熱門選項,相反地對於日本人而言卻是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運動項目。國小時,廣瀨裕二特別喜歡看一部日本漫畫——神劍闖江湖,其中主角的武士鬥劍精神及信念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又剛好在日本禮節文化的薰陶下,廣瀨裕二選定了最有禮貌的「劍道」,在國小五年級後開啟了他的劍道人生。 奠定未來方向 劍道是入門門檻很高的項目,需要花時間堆砌技巧、磨練姿勢,並透過多次的練習達到心技合一的狀態。廣瀨裕二在國小六年級時順利取得新手一級,但後續的升段考試相當嚴謹,需要通過表演、對決、筆試三階段的審核通過後,才能取得升段資格,驗證自己的實力,經過一段努力,廣瀨裕二在國一時成功取得初段,國三時則拿到芳賀郡市青少年劍道鍊成大會的中學男子個人冠軍,也讓他對劍道累積不少信心與熱情,期望自己未來能夠從事與之相關的職業。 不完美的高中生活 到都宮清陵高校後,劍道隊包含廣瀨裕二在內僅有三位成員,甚至不達團體賽五人參賽的基準,使成員們多以參加縣市個人賽為主。又因都宮清陵高校為升學型學校,所以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劍道隊,這也阻斷了他們參與全國性比賽的機會。 入學後兩個月,隊中唯一的學長在比完INTERHIGH綜合體育大會後離開隊伍,此時廣瀨裕二挺身而出,自願承接學長的責任並擔任隊長一職,肩負劍道校隊的重擔與未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瀨升高二時,劍道隊的教練佐藤健夫退休,而替補的教練是校內社會科的老師,無法提供實質的幫助,幸好在廣瀨裕二的帶領下,劍道隊的人數每年都有穩定的成長,並成功地在綜合體育大賽中取得團體賽前16強的佳績。 亦師亦友的緣分 在劍道的旅程中,影響廣瀨裕二最深的人就是高一的劍道教練佐藤健夫,同時也是廣瀨國小練習道館的現役館長。高一時廣瀨曾經因為教練太嚴格,且相當在意教練對他的評價而備感壓力,甚至逃避校隊練習,直到教練要退休時廣瀨才意識到,佐藤健夫老師帶給他的不只是劍道的知識與技巧,更多的是劍道精神的傳遞。佐藤健夫退休後,仍然給予廣瀨教導與陪伴,以亦師亦友的方式引領著他,也因為佐藤健夫的建議,使廣瀨裕二有了來臺留學的動機。 意料之外的答案 日本第一體育大學是廣瀨裕二高三時的目標學校,但考量到家庭的經濟負擔,及高中時期的比賽表現後,父母認為或許有更折衷的選擇——到臺灣留學。剛開始廣瀨裕二並不接受這個提議,因為除了要跳脫舒適圈外,還面臨到語言不通及台日文化差異的問題,但在佐藤健夫老師的勉勵及經驗談中,廣瀨逐漸卸下心防,也因為臺灣世界冠軍邱蕎綺的經歷及表現,最終讓廣瀨裕二願意挑戰自我、遠赴臺灣。 文化差異的衝擊感 赴台留學最讓廣瀨裕二受到衝擊的不是生活習慣的不同,而是比賽時的評判標準及禮節文化的差異,例如日本裁判在評判尺度會相較臺灣嚴格,或是日本隊友在比賽結束後不敢大聲歡呼慶祝,而臺灣則會在比賽完的當下將情緒一次宣洩、表達。雖然這些差異違背了當初在日本學習的傳統,但也使他大開眼界,被震撼教育的同時,也學會如何享受比賽,被壓抑的情感不再僅藏於心中。 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隻身前往臺灣留學對廣瀨裕二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不料一年後疫情爆發,使剛步上軌道的大學生活變得舉步維艱,劍道的練習方式、場地、對象等皆需改變,最後只能在學校的重訓室加強練習,或透過觀看影片來訓練比賽臨場反應的思維判斷。 即使無法順利地練習劍道,廣瀨裕二仍參加許多大專相關盃賽磨練自己,也曾在全國學生劍道錦標個人賽、臺北市青年盃劍道錦標賽團體組皆取得殿軍的佳績。 現在的廣瀨裕二只想和他的恩師佐藤健夫一樣,當一個能影響、啟發學生的教練,為了朝這個夢想前進,他曾主動聯繫臺北市日僑學校,求得指導劍道隊的機會,此外他也把握零碎時間,線上指導國中母校的劍道隊訓練。畢業後,廣瀨裕二希望能回國考取日本體育大學的教程,並為未來的教學之路做最完善的準備。

陳鵬宇在今年度國手選拔賽表現優異。攝/黃丞家
人物特寫

國體陳鵬宇「雙冠軍」 初登場全大運奪下銅牌

在國中一度陷入陰霾,甚至想放棄柔道的陳鵬宇,在升高中時遇到了人生路上的恩師,從發現陳鵬宇的狀態後,一路扶持著他走過低潮期、讓他重拾信心後,再次站上賽場上,『柔道』也逐漸成為畢生最愛。 經過時間的淬煉,陳鵬宇在112年全國菁英排名賽取得「雙冠軍」,面對更高級的賽場,陳鵬宇心情始終平穩,因為這是他踏入最高殿堂,讓柔道可以被更多人看見的必經過程。 「調皮」的個性引領他走向柔道,從興趣轉變成專項 在小學四年級升上五年級的暑假,陳鵬宇正式進入鄧公國小柔道隊訓練,如今回頭看這段歷程,陳鵬宇笑談表示:「當時還沒有真的認定自己就是要走柔道這條路,單純覺得很好玩。如果問我什麼時候真正喜歡上柔道,大概是國二升國三的暑假吧!」這時的他在賽場上逐漸嶄露頭角,更從成績中拾起自信,真正下定決心走柔道這條路。 恩師施佩均帶給他的一個形容詞:「負責」 「韌帶撕裂」對於體育選手來說皆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傷勢,而陳鵬宇在進入高中的那個暑假時,也因為右膝的韌帶撕裂,沒辦法參與柔道相關的所有訓練,當時的他,也因此陷入的低潮期。施佩均教練也即時發現陳鵬宇的情緒,從中去鼓舞他、調整他的心態,慢慢地帶著他走回柔道的路上,才有現在的陳鵬宇。 陳鵬宇認為「負責」是最能形容現階段的自己的一個形容詞,努力、刻苦等這些是當選手時期中,每個人都會擁有的特質,但他覺得有這些特質的選手,並不一定會對自己本身負責。負責一詞,也是恩師施佩均所帶給他的一個體悟,高一時,遲到這件事一直都是陳鵬宇的一大問題,但陳鵬宇表示,施佩均教練並不會用責罵或懲處的方式去處理他的這個問題,反而是請他思考說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也從中去教導他很多的道理及對自己所做出的任何事情及選擇去「負責」,不論是好的或壞的結果。 成長的支柱,心目中的超人 在升大學前,陳鵬宇平常的生活起居,都是由阿嬤照料,也因此跟阿嬤擁有深厚的感情,對他來說阿嬤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在家人面前的他,不太會用口語表達出自己對家人的感情,但他卻換個方式,用行動去讓阿嬤知道,他其實是有在意及在乎。「很對不起阿嬤,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明明知道他一個人帶我辛苦,但卻還是不體貼,長大後,慢慢地開始懂事,卻不懂得如何去表達,想跟阿嬤說一句你辛苦了,未來的我會好好孝順你,也會讓你不再那麼辛苦」,像超人般的阿嬤,扛下了許多的壓力,也不曾讓陳鵬宇看見自己傷心難過的一面。   大一新鮮人初登場全大運,為國體摘下銅牌 「穩穩地摔、把平常練習的狀態展現出來並且調整好比賽的心態」去年歷經過國際賽洗禮的陳鵬宇,在面對5月的全大運,還是既期待也同時帶有一點小緊張,雖然最後的成績不盡理想,摘下銅牌,但他從中也學習到如何在賽場上保持頭腦的清晰,去判斷賽場上的情況,也算是他在全大運一大收穫之一。 吸收上次經驗,迎戰第二度代表國家出戰 去年度的亞洲青年柔道錦標賽是陳鵬宇首次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他回想起當時的心情表示:「十分的緊張,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麼盛大的國際賽事」,但今年的他,又再次靠著自己的努力,拿下第二度代表台灣的去比賽的機會,這次的心情並沒有像上次一樣興奮,但他期許自己在這次的東亞柔道錦標賽中,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去挑戰各國選手,並將金牌拿下,為國爭取榮耀。

中原睽違3屆再拿一般男女混合團體組第一名。攝/大專體總
綜合

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中原大學一般混合團體組重返榮耀

「今年的唯一目標就是冠軍!」繼107學年度後,中原大學於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再次拿回一般男女混合團體組王座。 中原大學隊長朱柏叡表示,去年與冠軍擦身而過,為不重蹈去年的覆轍、留下遺憾,今年在最後的備賽期間,全隊豁出一切,克服了季初湊不足比賽人數、只好多方找回已離隊成員再拼一屆等重重困難,圓滿了這個充滿挑戰又感動的賽季。 他也提到,今日在暖身走位時,團隊狀況不如預期,多組動作都未成功,上場前畢業學長提點「實力絕對可以,上場就相信自己能做到」,讓團隊充滿信心,正式比賽時也是呈現最好的一次。   帶著腰傷完賽的何禹璇哽咽說道,賽前教練為了不讓她傷勢更嚴重,建議她不要出賽,但已努力到最後一刻,所以不想放棄,依然選擇上陣,並堅持著身體狀況完成比賽,讓得來不易的果實更甜美。 「今天比賽的過程沒有人放棄!」今年即將畢業的學姊張舒婷、吳岱蓉表示,雖然比賽過程中有技巧不穩的狀況,但全隊都堅持著「相信彼此」的信念,盡力做好自己的部分、減輕隊友負擔。 同樣也是畢業生的前隊長向祐陞提到,這次有一動作穩定性不足,這兩日熱身時都未成功,賽前教練考慮是否要下修難度,不過他認為自身實力可以應付,只欠決心,因此在登場前還是向教練表示想嘗試,最終在賽場上完整呈現,成就感倍增,他也表示這得來不易的一冠,絕對是最好的畢業禮物。

輔大相隔兩屆拿下公開混合男女團體組冠軍。攝/大專體總
綜合

團體組賽事「改朝換代」輔大退勁敵世新、相隔兩屆再登頂

尋求重返榮耀的輔仁大學今(28)日集動作難度、扎實及俐落於一體的完整呈現,拿下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備受矚目的焦點賽事,公開男女混合團體組第一名,且是擊敗勁敵衛冕軍世新大學,睽違兩屆再次登頂。 「我平時帶隊嚴肅、說話也重,所以隊內壓力比較大,但今天拿下這座獎盃,再多的辛苦都值了。」輔仁大學隊長羅祥民表示,賽前目標直指冠軍,因此隊上所有人勤加練習,一路走來雖跌跌撞撞,但也在拿到獎盃的那刻將壓力完全釋放。他認為啦啦隊的精髓在於與觀眾之間的連結,動作的難度固然重要,不過能帶動氣氛、與觀眾產生「共感」,才是他們希望能做到的最大目標。 去年與一般男女混合團體組金盃擦肩而過的中原大學出場氣勢如虹,在全場歡呼聲下完整呈現演出,打破臺大衛冕美夢,繼107學年度後再登王座。今日同樣表現亮眼的政治大學拿下第二名,追平96學年度隊史最佳績。「就差一點!雖然可惜,但這也表示我們絕對有爭冠的實力。」政大隊長鄒琦如表示,全隊團結一心,在賽前都努力騰出時間練習,這次原訂目標就是登頂,雖未能達成,但也讓明年討回一城更有動力。 開場即展現出磅礴氣勢、全場穩定發揮的康寧大學,繼109學年度於女生團體組再摘后冠;嘻哈團體組賽事世新大學舞蹈渲染力及視覺效果突出,成功扳倒近年稱霸小組的醒吾科技大學,拿下小組隊史首冠。 舞蹈啦啦隊另兩組賽事因參賽隊伍不足故不敘獎,不過國立體大在爵士團體組表演呈現出力與美的協調,及輔仁大學彩球團體組充滿自信與活力的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 本屆各組賽事除東南科技大學成功衛冕公開男女混合4-5人組外,其餘龍頭皆易主,更甚打破連霸多年紀錄,各方新勢力崛起,下學年度比賽必然更有看頭。 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 團體組 公開男女混合團體組 第一名 輔仁大學 一般男女混合團體組 第一名 中原大學 第二名 政治大學 第三名 臺灣大學 第四名 淡江大學 第五名 中正大學 第六名 清華大學 第七名 陽明交大 第八名 世新大學 嘻哈團體組 第一名 世新大學 女生團體組 第一名 康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