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容文化差異 臺貝邦交生中興賈西亞不留遺憾的前進
「我17歲時就來到臺灣,這裡和貝里斯無論在飲食、天氣、文化上真的都相差太多了,所以我剛來的時候不認為我會喜歡這裡,只打算待一年就回國。但是慢慢的,我遇見很多很棒的人事物,現在我認為我在臺灣的這幾年,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一段時光。」 在足球場上盡情奔跑、起腳、射門,在球入網的瞬間賈西亞和隊友們一同歡呼慶祝。他是Ian Garcia,中文名字賈西亞,來自臺灣現有的12個邦交國之一,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在數年前以邦交國交換生的名義來臺,後加入國立中興大學男子足球隊,站穩先發球員地位,在UFA大專足球聯賽男一挑舞台中與隊友並肩作戰。 賈西亞自小他就受到父親足球教練的工作影響,在心中種下了成為職業足球員的夢想。雖然隨著時間推移放棄成為選手,但他仍將足球視為珍貴的愛好。來到臺灣後加入足球校隊,賈西亞內向的性格也造就他在場上冷靜的反應,雖並非是能屢次得分的關鍵選手,但仍是球隊中的中流砥柱,在必重要時刻穩定球隊,並盡自己所能為球隊貢獻一份心力。 「中興足球不是一支很強的隊伍,我剛加入球隊時真的經常輸球。我覺得輸球沒什麼,但是隊友們似乎不太在意,這讓我蠻沮喪的。因為在貝里斯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自己,每場比賽都要像最後一場比賽一樣全力以赴。」但隨著一次次的征戰,團隊逐漸改變心態,更加要求自我,和隊友們也在賽場中變得更加團結。回首三年的UFA生涯,賈西亞說:「每次比賽都能見證隊友和自己的進步,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啟發。」 他來臺就讀中興國際農企業學士學位學程,雖是全英授課,但仍需要花龐大時間研讀。且因為要兼顧課業的關係,團隊訓練時間有限,可隊員們仍然會撥空練習。他非常喜歡中興足球隊的氣氛,對他來說隊友就像他在臺灣的家人,「足球將我們聯繫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力求比昨天更好。」他表示,雖然中興不是一隻最優秀的隊伍,但卻是一隻很有潛力的球隊。中興本屆在男一級挑戰組以第五作收,成功保級,也算是他的大專足球聯賽最後一舞的好句點。 面對臺貝文化差異,賈西亞笑稱隊友幫助他融入很多,「差最多的是食物,剛來的時候我連續幾週都只能吃7-11,臺灣冬天的濕冷也讓我很不習慣,但現在我也都適應了。」不只在飲食、文化上逐漸接受,他也會學習中文以便更能融入當地,花很多時間和臺灣朋友聊天以增進自己的中文能力。 “Live as if there is no tomorrow since we only live once.”是他的人生信條,而他也在生活中貫徹信念。身為邦交國交換生的他靠著兩國的獎學金生活,若是兩國斷交,他將強制放棄學業,在如此不確定的未來下,賈西亞仍樂觀面對每一天。對於臺貝兩國巨大的文化衝擊,他選擇包容接受,努力學習中文,與臺灣朋友一起成長,賈西亞的生活信念和和他的足球風格一樣,將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場賽事都當作最後一次。今年也順利和隊友們一起畢業,日後將繼續不留遺憾地前進。

公開混合團體三校角力 輔大近乎零失誤表現收下二連霸
「別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也要做到!」輔仁大學出戰112學年度UCC大專啦啦隊錦標賽的公開男女混合團體賽事再度登頂,不只有男生展現翻騰技巧,擁有競技體操基礎的張恩予多次漂亮的翻騰技巧,讓全場驚呼,提到訓練翻騰動作,她認為只要是肯花時間訓練,一定能做到。 本屆公開組混合團體賽事,由於只有輔仁大學、世新大學以及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三所學校參賽,因此能夠登上頒獎台的只有一個名次,三校奮力競爭望能搶下機會。 輔大和世新長年競爭公開混合團體冠軍,兩校皆為競技啦啦傳統強權,本學年再度碰頭,而元培科大也在今年加入戰局,最終輔大以較高的穩定度和驚豔的完成度勝出,蟬聯冠軍寶座。 年初日本公開賽的失利,對於輔大而言卻是一次心靈上成長,教練郭銘勻說到:「那次以24人對陣日本16人隊伍,卻輸掉比賽。」當時無論選手或教練都十分挫敗,但也因為當時的失敗,讓全隊氣氛跟凝聚力有所提升,本場賽事完美全上,就是一掃當時陰霾。 「無論是誰的失誤,都要大家一起承擔。」競技啦啦競賽之中,失誤是難以避免的,不論挫折與榮耀都需共同進退,教練郭銘勻更是強調「團隊溝通」,希望選手在有失誤時,共同面對即時修正。 連續兩年與冠軍失之交臂,世新以些微失誤敗下陣來,教練李敏玲對於選手仍讚譽有佳,能在非全隊體保生情況下,拿出不輸陣的表現,已值得驕傲。 同時她也期許世新來年再戰,持續成為賽場上的亮眼之星。 元培科大本屆轉戰公開組,儘管在技術及人數稍顯不足,卻也在賽場上展現競技啦啦「越戰越勇、飛越自我」的精神,讓觀眾為元培的毅力喝采。 112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 成績 公開男女混合團體組 第一名:輔仁大學

一般團體組競爭激烈 中華重奪一般混團冠軍 康寧蟬連女團后座
112學年度UCC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於今(3)日於臺北體育館進行最後一日賽程,率先登場的女生團體組,康寧大學活力四射,最終靠著流暢的表現,成功連霸。而在堪稱「兵家必爭之地」的一般混合團體組中,中華大學拿出高難度執行的看家本領收下冠軍。 本學年中華大學選擇參賽一般組,重回的第一年為殺出重圍,在技術難度下足苦功,不論是金字塔或籃型拋投都具相當難度,最終也憑著緊湊流程安排,收下睽違7年的一般混合團體冠軍。 中華本屆從一般組出發,教練王柏達提到,今年因為大一新生比例較高,希望先在技術和經驗上打好基礎,也因此在今日賽事特地將技術難度維持在一般組最高,就是為了重返公開組做足準備。 國立臺灣大學為本項目第一支出賽隊伍,卻能抵住壓力穩定發揮,教練簡文淵吐其心境,看見選手能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將成果盡數展現,儘管飲恨亞軍,仍為選手感到驕傲。 女生團體組三支隊伍包括康寧大學、亞洲大學和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將角逐金盃,其中康寧大學以最大組數和較高的完成度奪得冠軍。 對於女生團體組而言,「人」是最重要的一環,康寧教練邱淑媛表示,在全女賽事都是「女生扛女生」,因此每位成員需要花費更多心力投入比賽和訓練,但也能在每場賽事之中,展現出獨屬女生選手的韌性。 112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 各組成績 女生團體組 第一名:康寧大學 一般男女混合團體組 第一名:中華大學 第二名:國立臺灣大學 第三名:國立中正大學 第四名:中原大學 第五名:國立政治大學 第六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嘻哈團體組世新蟬聯冠軍 彩球、爵士項目盼更多隊伍加入
UCC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自107學年度開始將舞蹈啦啦團體組分成嘻哈、爵士以及彩球三類別,而本學年度爵士和彩球團體仍僅有一隊參賽,嘻哈團體組則有三支隊伍與會,包括上屆冠軍世新大學、三屆冠軍得主醒吾科技大學以及首度亮相的輔仁大學,最終世新大學靠著高技術分和多元風格將冠軍寶座收入囊中。 世新大學一直以來都是競技啦啦傳統勁旅,上屆拿下嘻哈團體冠軍,今年更是來勢洶洶,總教練李敏玲卻坦言:「這批嘻哈團體組的成員,多半不是體保生,大多是四面八方召集而來的一般生。」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更加艱苦。 昨日在嘻哈雙人組失利,世新成功在團體組項目雪恥、守護連霸,選手陳安芹賽後難掩激動說道,第一次與隊友配合就能拿下這麼好的成績,而且大家對於翻騰技巧都是新嘗試。下一屆參賽她也給自己定下目標,要把失去的嘻哈雙人組金盃拿回來,且要完成團體三連霸。 舞蹈啦啦彩球團體自110學年度以來只有輔仁大學報名參賽,爵士團體則自上學年度起就僅國立體大一支獨秀,兩項目都因報名隊伍不足未能敘獎。 「彩球團體更要求手部力道和技巧性。」談論到彩球項目困境,輔大教練郭銘勻認為比起其他兩個項目,彩球在手部的基本技術有一定的評分,因此無論是上手難度和訓練要花費多一倍時間,也導致鮮少學校願意投入時間訓練。 彩球在臺灣並非常見的項目,教練郭銘勻感嘆全臺剩下的彩球團體不多,也希望來年有其他學校可以再加入彩球的行列,讓這項目有朝一日整體能夠發展得更完善。 相比彩球和嘻哈項目,爵士項目強調在於情感展現,國體教練黃懷玉認為一場完美的競賽演出,應該要呈現一場具有起承轉合的故事,而並非單一方面的技術呈現亦或者舞蹈呈現。 而談論到舞蹈啦啦面臨參加隊伍過少困境,兩位教練皆指出「少子化」問題,輔大教練郭銘勻更提出只有一隊參加,選手在競賽心態上不足,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學校報名參賽、促進更多交流機會。 112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 舞蹈啦啦隊 各組成績 嘻哈團體組 第一名:世新大學

角力成為人生轉涙點 北市大李喬紜享受比賽
「角力這運動,讓我提昇自我價值也同時是我人生轉折點!」臺北市立大學角力選手李喬紜在國中升高中時,原本為柔道專項選手,後來遇到幫助她最大的老師陳振煜,使她在入學前轉項訓練,正式邁入她的角力生涯。 李喬紜從竹圍高中畢業後,現在為北市大技擊系大一新生,今年首次參與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角力公開女生組自由式第一級,就榮獲銀牌,為她的大學生涯再添一面牌。 「柔道是我的熱愛」-運動種類的轉換 李喬紜從國小五年級便加入柔道隊,平時也會練習角力,但訓練一直都是以柔道為主,直到升上高中的暑假,她很迷茫未來生涯要選擇柔道還是角力,而竹圍高中角力教練陳振煜發現她的困惑,跳出引領她去做出最好的選擇,李喬紜說:「柔道是我的最愛,卻也知道自己在柔道發展有限,但我至今也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角力帶給我更多的東西。」 「你會變強。」這句話是教練陳振煜在李喬紜懷疑自我的時候,一直給予她的信心及鼓勵,因為剛入學時,同屆入學的都是角力好手,讓她較沒自信,但因為教練的一句話讓她堅持到現在,高三時她獲得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角力自由式第一級金牌。 先享受比賽,將勝負擺在後面 對於李喬紜來說,家人的支持一直都是她最大的動力,同時她也想要成為家裡的驕傲。她的姐姐和弟弟一樣都練角力,其中相較於學科成績較為優異的姐姐,家人還是會較擔心李喬紜的未來出路,在姐姐李君婕眼中,儘管妹妹在同量級的選手中,是較為無優勢選手,但李喬紜在場上會先享受比賽,將勝負擺在後面,且不會輕易放棄比賽,這就是李喬紜的優勢。 直到2022年第一次選上角力代表隊前往羅馬比賽時,她才知道到自己也能成為家人的驕傲,李喬紜也同時向所有人證實她靠著角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固執」成就她的一切 對於眾多運動選手或者一般人而言,肩膀有習慣性脫臼影響很大,不論生活或者賽事表現,更何況為需要手腳並用的角力。李喬紜在今年U20角力代表隊選拔賽前一天舊傷復發,不論老師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都是一直叫她放棄、去開刀修復自己,但因為她的「固執」以及堅持,使她持續為了目標而努力。 大一新鮮人 初戰全大運舞台 李喬紜提及剛錄取北市大的心情,回想仍舊十分開心,因為這間學校是她高中時的目標,如今已達成了那時的夢想,心情卻是緊張大於開心,因為北市大的角力隊沒有高中時的學長姐,對她來說等同時踏入一個陌生、全新的環境,但也由於現在的學長姐對她很好,所以她在初踏入大學環境適應得很快以及安心。 今年李喬紜以北市大新鮮人之姿站上全大運角力舞台,她在全大運賽事之前也披上代表隊戰袍出征吉爾吉斯,儘管未獲得佳績,但李喬紜吸取經驗,回國後以平常心來備戰全大運,雖然在金牌戰中飲恨奪下銀牌,但她在賽後表示此次心態有調整好,整體表現不錯,也有發現自身體能問題仍有進步空間,之後將會回頭進行加強。

中華一日雙冠傲視群雄 北護連霸靠團隊默契
112學年度UCC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今(2)日於臺北體育館展開為期兩日賽事。本日競技啦啦隊多底技巧組場場精彩,其中又以中華大學的表現最為亮眼,先於女生組4-5人組完成連霸,再於男女混合4人組逆勢翻盤,成為公開組大贏家。一般組方面,女生組4-5人組則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衛冕成功,男女混合4人組南臺科技大學以黑馬之姿突破重圍攻頂。 公開組強權中華大學先於女生4-5人組衛冕后冠,在男女混合4人組四連霸東南科大缺陣下,拿出難度執行度兼具的演出、上演甜蜜復仇,由劉晨誼、戴宸鑫、趙偉辰、李雲翔、楊皓鈞、施銘陽等人齊心協力,用流暢的動作整齊度與完美的音樂同步性傲視群雄,高捧隊史本組別的首座金盃。 一般女生4-5人組賽事,臺北護大發揮超群,強勢奪下后冠衛冕成功。賽後助理教練李盈萩說道:「這次的組別是全新搭配,跟去年很不一樣。雖然上層是有經驗的,但是當隊伍整合起來時,還是遇到很多不一樣的問題。」 她補充表示,團隊在默契整合真的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一路上走來跌跌撞撞。「確定獲得冠軍之後,大家都忍不住哭了。」成員今年度再度挺過傷病問題,憑藉著絕佳的團隊默契拿下第一,締造屬於北護的王朝。 一般男女混合4人組賽事共計有17隊與會,上屆冠軍政治大學在表演末端出現失誤,無緣衛冕。本屆來勢洶洶的中原大學,靠著近乎完美的動作整齊度,最終獲得第二名,敗給了擁有超群舞蹈技巧、以百分百的表現搏得滿堂彩的南台科大。南台首次攻上本組別的頒獎台最頂端,成為賽事一大驚奇。 112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 競技啦啦隊 各組成績 公開女生4-5人組 第一名:中華大學 一般女生4-5人組 第一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第二名:康寧大學 第三名:南臺科技大學 第四名:東海大學 第五名: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第六名:國立清華大學 第七名:亞洲大學 第八名:國立政治大學 公開男女混合4人組 第一名:中華大學 第二名:輔仁大學 第三名: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一般男女混合4人組 第一名:南臺科技大學 第二名:中原大學 第三名:國立中正大學 第四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第五名:中華大學 第六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第七名:國立體育大學 第八名:東海大學

世新一般彩球初登板就登頂 北市大「青梅竹馬」雙人組燃炸全場
112學年度UCC大專校院啦啦隊錦標賽今(2)日起於臺北體育館火熱展開,本屆共計36校77隊共襄盛舉。首日率先登場的小組賽事,輔大在重點項目之一的公開彩球雙人組重返榮耀,世新首次參與一般彩球雙人組即以黑馬之姿奪冠。嘻哈雙人組賽事,臺北市立大學靠著兩位「青梅竹馬」捧下公開組金盃,一般組則由康寧大學雙姝聯手完成二連霸。 舞蹈啦啦隊雙人組賽事,由彩球雙人組揭開序幕。公開組競爭激烈,輔仁大學林羽文、涂喬涵上演甜蜜復仇,靠著完美的默契配合及穩定超群的發揮,擠下銘傳大學,帶領輔大重返榮耀。 一般組上屆僅有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參賽,今年則有五隊角逐金盃,最終由世新大學林辰穎、許紫婷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一舉摘冠。世新總教練李敏玲在賽後盛讚兩位選手的好表現:「這兩位選手都是第一次參賽,還很有緣的同是基隆人。她們先前都是沒有啦啦隊底子的,所以在賽前並沒有為她們設定目標,當作是體驗比賽。今天的成績完全是出乎意料,要給她們最大的掌聲和肯定。」 公開嘻哈雙人組則由臺北市立大學高瑀、廖偉茗攻下王座,阻斷上屆冠軍輔大吳旻樺、胡靖琁的衛冕夢。兩人自五專時期就認識搭擋,絕佳的默契已培養近八年,高瑀說:「我和他從在康寧的時候就認識,後來各自讀了大學,研究所的時候一起來到北市大,在這之間都一直搭擋。這一次我們編舞的理念是來自於韓國女團BLACKPINK,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她們的粉絲。」兩人也盼下屆能繼續聯手寫紀錄。 一般嘻哈雙人組則由康寧大學雙姝王郁喬、沈芯妤強強聯手,靠著流暢吸睛的舞步搶下隊史第二座金盃,完成二連霸。 112學年度大專啦啦隊錦標賽 舞蹈啦啦隊 各組成績 一般彩球雙人組 第一名:世新大學 第二名: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 第三名:東吳大學 公開彩球雙人組 第一名:輔仁大學 第二名:國立體育大學 一般嘻哈雙人組 第一名:康寧大學 第二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第三名:醒吾科技大學 第四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公開嘻哈雙人組 第一名:臺北市立大學 第二名:國立體育大學 第三名:輔仁大學 第四名:中華大學

輔英李劭倢與傷共存享受滑輪 滑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五專前三年住在學校宿舍,每天早上四點起床,讀書到五點後,拎著溜冰鞋到籃球場進行自主訓練,這就是我的學校生活。」 來自輔英科技大學五專部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科專五的李劭倢起初打算就讀高職工科,而後因媽媽的建議,誤打誤撞進入了輔英醫技科。即使醫技科的課業繁重,她仍保持早起訓練的習慣。多重打擊,心情低潮 兩年前選上杭州亞運滑輪溜冰代表隊,進入國訓中心,卻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不慎造成右肩受傷,導致李劭倢在滑輪時出現肩膀習慣性脫臼的現象,為了順利完成比賽,決定亞運賽後再開刀治療,不料因疫情緣故,亞運延期,開刀的計畫也連帶延後,原定亞運賽後接軌科上實習,也被迫中止。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李劭倢仍堅持所愛,不被擊垮,即使醫生建議休息養傷,卻還是換上溜冰鞋,滑回場上持續訓練。積極訓練了一年,滿心期待亞運的到來,卻在正式開幕前一個月,收到了取消比賽項目的通知。「盡了全力才知道自己無能為力」,在多重打擊下,心情跌到谷底。 調整心態,勇往直前 李劭倢重拾心情,調整心態,轉而參加亞洲滑輪溜冰錦標賽。上一屆亞錦賽她因在賽前練習受傷,最終在女子冰舞項目只取得第五名,而這次,她只希望自己能夠享受比賽的過程。這場亞錦賽是李劭倢在開刀前的最後一場賽事,音樂、編排、服裝都由她自己一手包辦,即使第一天的賽程結束暫居第二,也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最終奪下金牌。 開刀治療,重新出發 開完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練習場上就有李劭倢裹著三角巾練習的身影,四個月後就看到她在賽場上大放異彩,還取得九月前進滑輪溜冰世界錦標賽的資格。 李劭倢表示,滑輪溜冰已經完全融入她的生活中,儘管現在肩膀的活動度還不太好,不能完全展現自己的實力,但還是希望可以參加比賽,畢竟從小比賽到大,已經習慣這個時間點就必須做什麼事情,如果休養、什麼都不做,反而覺得不太自在。 關於未來,絕不放棄 李劭倢不願放棄醫檢及滑輪溜冰,未來希望可以兩者並行,考取醫檢師及國際醫檢師執照,並持續享受滑輪溜冰帶來的快樂,有機會希望可以到其他國家與當地的選手進行訓練及競爭。六月國際積分賽及九月世界錦標賽,李劭倢將藉此積累比賽經驗,享受國際比賽氛圍,期待從中奪得名次,全力以赴爭光。
「我在這裡找到新的生命意義」 清大李承寯的短跑之旅
「努力在天賦之前可能一文不值,但我知道我走在自己的路上默默耕耘。」 經過整整一年的訓練,國立清華大學李承寯做足踏上跑道的準備,希望可以在113年全大運田徑一般男生組100公尺突破生涯最佳紀錄,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碼表停止計時的那刻,昭示他在分組預賽便遭到淘汰。今年是他接觸短跑的第11年,也是他遇到相當多挑戰的一年,目前大二的他,同時更面臨著人生方向的選擇,現實讓他不得不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在課業與短跑間做取捨。 小學四年級展開的短跑之旅 出身雲林縣的李承寯在國小一年級便嶄露出短跑的天賦,並在四年級接受知名教練翁嘉隆的指導正式加入田徑隊。回憶起剛加入田徑隊的時光,他笑著說:「第一天練完隔天就有點腿軟,甚至開始思考要不要退出,感謝自己後來有堅持住。」在翁嘉隆與黃致傑兩位教練的執教下,李承寯屢次在賽事奪得名次,也選入縣代表隊,更在國中三年級獲得縣長盃100公尺全縣第一名。 雖然熱愛短跑,但他仍希望能兼顧課業替自己保留更多可能,因此選擇以一般生身分繼續升學,然而高中校方的特殊要求使他喪失了許多出賽機會,他在短跑生涯中碰到了第一個低谷。帶著遺憾離開高中,李承寯進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為新鮮人。 田徑生涯的轉捩點 進入暨南大學就讀後,由於學校並沒有田徑隊,因此李承寯成為自己的教練,安排自主訓練課表,希望將身體素質維持在可以出賽的水準。當一切似乎準備步入正軌,他也正打算要報名比賽時,課業上的迷惘卻又突然將他困住,經過一番掙扎與師長的建議,他決定重考,希望能到更適合自己未來方向,同時也能兼顧他最熱愛的短跑的地方。 重考後,李承寯進入國立清華大學,他提到,清大在田徑運動是勁旅,訓練制度也相當完整,會由不同教練負責短距離、中長距離、投擲等項目,同時課業上的資源也相當豐富,於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會選擇清大。 苦練成長與亂流 在清大田徑隊的第一年,李承寯慢慢適應全國等級隊伍的訓練制度,他表示,訓練課表基本上是以一年為單位,前期不會著重對速度的追求,而是肌力的提升.但自己的個性沒有辦法很冷靜地面對每個階段的成果,只要沒有跑出預期的速度心態就會開始急躁,甚至連校內運動會的短跑名次都帶給他很大的心情起伏。他補充道:「我會在訓練前期著重肌力提升時就想追求速度,跑不出來的話就會開始質疑自己。」 但學長姐告訴他不可心急。他們將冬訓的課表譬喻成儲存能量,速度降低同時身體素質會提升。就像在銀行存金幣,金庫充盈時無法輕易拖動,等到春天、夏天來臨時,就可以把金幣提出來點亮技能,速度便會自然而然提升。果真在大一參與全大運時,李承寯照著教練張祐華的建議調整,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晉級準決賽。 新的賽季來臨後,帶著拼勁備戰第二年的比賽時,卻遇上所有運動員最害怕的傷病。去年12月,他的大腿內側股四頭肌突現強烈刺痛感,不管是中醫針灸或西醫的超音波都找不出原因,他說:「我連蹲下來綁鞋帶都覺得很痛,當下很慌張,因為我不想落下任何一場練習,但又什麼都不能做。」 比賽結果的不盡人意 在傷病好不容易痊癒後,李承寯加緊腳步把握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與隊友、教練討論如何改進,希望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出戰全大運。沒想到卻在關鍵4月感染流感,體重也降了5公斤,原先的身體狀態也被破壞。針對全大運準備期與最終的比賽結果,他認為,其實在流感康復後狀態有調整回來,也覺得比賽前的狀況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跑不出來。他更提到,比完賽的當下腦袋真的只有「我努力了一整年,就這樣結束了嗎?」的想法,他在這裡碰到了第二個低谷。 對於先前在短跑之路上沒有遇過什麼挫折的李承寯而言,進入大學後遇到的低潮帶給他很大的挑戰,目前他仍在尋找解方,會針對腳踝柔軟度再做加強,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步伐加大,並增加身體的活動度,也有思考過是否要轉為練習200、400公尺等項目。 短跑賦予他的生命意義 李承寯升上大三,這也意味著他即將面臨生涯規劃的抉擇。目前他仍希望課業與短跑並重,並繼續挑戰自身的最佳紀錄,雖然並沒有要將短跑作為職業選擇,但短跑是他熱愛的事物,也是他抒發壓力的管道之一。即便沒有要將短跑作為未來職業,但它仍帶給李承寯相當大的人生啟發。「田徑是需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痛苦的運動,如果能在田徑上承受這麼多的磨練,當未來要為了另一個領域努力時,也一定做得到。」他認為,練田徑一定可以在不管是求職或是課業上帶來收穫。「我可以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很久,並做好萬全準備去達到我想做的事情。」 最後他提到很感謝高中時期的體育老師廖本献跟他說的一句話:「訓練是痛苦的過程,成功就是你的水到渠成。」接下來李承寯也將繼續帶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在短跑這條路上耕耘。
走出投球失憶症低谷 臺體林睿杰柳暗花明的野球人生
「棒球是我一生的熱愛,縱然經歷了很大的挫折,但這段痛苦的過程中我學會『不放棄』和隊友互相扶持一步步走回來,即使未來遇到再困難的事我也能克服!」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投手林睿杰,高二那年得了投球失憶症,大學前三年完全失去站上投手丘的機會,但他並沒有輕易放棄,在大四時才以打者身分迎來大專聯賽的初登板,並終於在複賽重回投手丘,經歷跌宕起伏後,林睿杰更珍惜每次在場上流汗的機會,學會用開闊的心去享受棒球,把握當下、體會人生。 今年大四的林睿杰第一次參戰UBL大專棒球聯賽,就以打者身分在預賽繳出0.610的高長打率,並在複賽最後一場先發對上文化大學,完成大專聯賽的投手初登板。 林睿杰在第二局飆破150公里的剛猛速球搭配精準的縱向變化球,讓對手屢屢揮空,送出三次三振,火球的展現讓觀眾席上的球探更是陸續拿起測速槍對準林睿杰,也再度使他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第三局雖遇亂流退場,不過獲得隊友與全場觀眾的掌聲,完成大專聯賽生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投球任務。 野球的起點—國手夢 小時候因為接觸樂樂棒球對棒球產生興趣,林睿杰笑說雖然當時肢體不太協調又跑不快,但在社區棒球的時間很享受打棒球的快樂,加上2013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掀起一波熱潮,他透露國小五年級時看完中華隊、王建民的比賽後就徹底愛上棒球,「小時候的夢想算是立志成為國手、打到大聯盟。」 升上向上國中後的林睿杰曾離國手夢想差一步之遙,國三時在選拔小馬聯盟國手的馬自達盃代表臺中市,冠軍戰先發對上陣中有職棒中信兄弟宋晟睿、樂天桃猿陳佳樂的臺北市,最終主投3.2局失掉7分承擔敗投,和中華隊球衣擦肩而過,他自認當時好勝心強,比較難調適不甘心的情緒,「這算是我棒球生涯遇到的第一個低潮吧」 墜落的王牌-失控 林睿杰進入西苑高中後靠優異的控球和變化球,獲得教練的信任成為隊上主力,他說:「當時投起球來真的很有自信,對上學長也沒有一絲畏懼。」 但接下來並沒有一帆風順,林睿杰當時為了讓球速更快,吸收了太多不同的資訊,加上當時太過追求完美又有點「練習狂」,手臂使用過度導致肌肉記憶的喪失,「當時丟網子,發現手指逐漸沒有感覺,跟同學丟球的時候暴投也越來越多,心裡也相當愧疚。」 「那時候我沒有什麼調適的方法,就只想以丟更多去解決問題。」林睿杰坦言當時心態不太成熟且得失心重,並感嘆道:「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沒辦法成為我想成為的樣子。」 一度想放棄:還好你們都在 林睿杰進入臺灣體大後還是沒有好轉,無法修正回來的控球讓他出賽機會銳減,投球狀況的時好時壞也令他曾有過放棄棒球的念頭,「其實我一直都很愛棒球,但還是會因為投球上的失落,對自己感到失望,開始覺得到球場不是一件開心的事。」 投球失憶症讓林睿杰的球常常會形成暴投,漸漸變得沒有人想與他傳接球,練投時捕手也會互相推拖,「這真的蠻痛苦的,當時差點跟林宗毅教練說我要放棄了,每次經過教練室都在門口想要不要進去講,後來都想說還是走上三樓的看台吹風散心好了。」 為了找回投球感覺,林睿杰大二每天都跟著學長羅威翔、戴宏鈞自主晨練,雖然還是找不回投球的手感,但在身體素質上有了不少的進步。他透露當時重訓完會到球場練習打擊,「那時候我就覺得我打蠻遠的,可以一直過左外野的牆,好像打得比野手還遠。」打擊的好表現不僅驚艷到林睿杰自己,也為日後轉野手埋下了伏筆。 人生不是只有棒球-找回初心 「高中的時候我只有棒球,但大學我的人生有更多選擇。」林睿杰大三時加入排球一般組校隊,排球的揮臂較柔軟、讓他動力鏈的發力順序上有進步。另外,他也嘗試羽球、桌球、籃球和游泳等不同的運動種類,讓他能分散在棒球場上投球的不安感,也找回對運動的熱愛。 對林睿杰而言,他在和一般組同學相處中看見「純粹」,此外他還補充說:「公開組大多都從小開始打球,在高競技的環境下已經失去初心,但一般組的同學很單純地熱愛運動、享受運動。」林睿杰不僅看見一般組同學對運動的熱愛,也決心將這份信念帶回到棒球場上。 林睿杰回來了:「18公尺我走了7年,我能做到,你們也絕對可以」 棒球場上投手丘到打擊區的距離為18公尺,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距離,林睿杰走了整整7年。林睿杰大四球季開始前夕,再度找不回投球的好感覺,因此他向總教練林宗毅請纓,希望能跟著練野手,想以享受棒球的心態完成學生棒球的最後一年。 「因為上次比賽是高三時,大專聯賽一開始都蠻緊張的,直到對嘉藥敲了兩支二壘安打,才逐漸放開來打。」林睿杰在大專聯賽預賽對上北市大更敲出生涯首轟,林睿杰再回想時仍難掩感動地說:「那時候以為會跟前面一樣打在牆上,結果跑過一壘時大家都在歡呼,當下覺得很不可思議,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好像大學這四年值得了。」 林睿杰逐漸在預賽將投球狀態調整到位,不過他坦言在接到複賽先發任務前幾天,其實自己還是有點懷疑,「但我覺得投球失憶症能再次站回投手丘蠻不容易的,所以我是抱著不留遺憾的心態在投球。」對於林睿杰而言隊友是他的最大後盾也是動力,「雖然在場上投球時很專注,但我一直聽到身後的隊友不斷在幫我加油讓我很安心。」 林睿杰透露跟隊上幾個投球失憶症的隊友常常會互相鼓勵,彼此也會分享投球上的感覺,為對方加油,「我投完那場對文化的先發後,曾宥叡跟我說他很感動,看到我終於做到了,很為我開心。」另外他也想告訴這些還在和自己心魔奮鬥的夥伴:「謝謝你們的陪伴,我們一定可以突破自己,回到投手丘。」 大學四年林睿杰最感謝總教練林宗毅:「謝謝老師沒有放棄我,很感恩他在我大四這一年還願意給我機會。」同時他也感謝家人始終相信他的決定,給予他無條件的支持。他提到爸爸大專聯賽複賽場場都帶著鼓到現場加油吶喊,林睿杰也在個人社群平台感性寫道:以前爸爸叫這麼大聲我都怕會被同學笑,但現在我真的覺得好幸福。 下一站-更好的林睿杰 畢業季將至,林睿杰表示會先投入職棒選秀盼能往更高層級邁進,最想跟目前味全龍總教練葉君璋討教投球的細節,希望能在投球的思維上有新的啟發。日前在春季聯賽以及和職棒球隊的練習賽,投球狀況都已經調整到位,也找回以往的霸氣和自信。 不過他也透露日前已經考上國立成功大學的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若未來無法站上職棒舞台,林睿杰想鑽研運科和運動心理的領域,希望能幫助更多和他一樣受投球失憶症所苦的選手,讓更多人能再重回球場找回對棒球的喜愛。 無論林睿杰人生下一個落腳處在何方,經歷了這些高潮迭起的過程,他有了更強大的心志和無畏失敗的信念,接下來將繼續朝成為更好的自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