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勢舞台力與美交織 整合新秀再拚榮耀
2025世大運跆拳道品勢項目將於7月17日至18日在德國埃森舉行。自2009年正式列入世大運競賽項目以來,我國初期並未派隊參賽。直至2017臺北世大運主場首度以滿額陣容出征,男女團體雙雙奪銀,並摘下我國在該項目首金,自此品勢站穩國際賽場,成為世大運中華隊的重要奪牌來源。 本屆代表隊經由大專體總選拔產生,進入國訓中心與亞運培訓隊合流集訓。這種「與亞運接軌」的資源整合模式,自臺北世大運以來逐步成形,也讓品勢成為我跆拳道代表隊除對打項目外,另一重點培育方向。 黃奕承為上屆成都世大運一員,代表出戰男子個人項目止步半決賽,本屆不同任務捲土重來,心態更趨成熟。柯翔碩在國內賽場屢奪佳績,基本功扎實、動作規範。首次入選代表隊的陳孝澤亦具備豐富實戰經驗,是團體戰中的穩定力量。三人共同承擔男子團體品勢重任,力求在整齊度與氣勢上達到最佳表現。 個人賽方面,19歲新星蔡和軒是隊中矚目焦點。他出身松山家商,曾與雙胞胎兄弟王敘帆、王敘名完成全中運團體三連霸,升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後戰力持續提升。2024年世界錦標賽他與搭檔勇奪U30混雙金牌,展現頂尖實力,本屆世大運將首次挑戰個人賽場。 混雙組合由蔡和軒的高中戰友王敘帆搭配由上屆女團轉換戰場的簡湘玲出賽。王敘帆長年與蔡和軒搭檔,在團體戰培養出極佳默契。簡湘玲則是112年全中運雙金得主,動作延展性佳、節奏掌握突出,兩人組合將為中華隊混雙注入嶄新活力。 女子團體部分,郭彥妤、陳歆雅同為上屆成都世大運代表,其中郭彥妤是2025美國公開賽U30銀牌得主,而陳歆雅奪杭州亞運女子個人銅牌,首開隊史紀錄,也曾出戰亞洲盃與多場國際賽,戰績雖有起伏,但經驗豐富、心理素質堅強。楊長螢自113年起連兩屆全大運摘金,今年回歸後即拿下選拔冠軍,狀態正佳。三人首度搭配出戰女團,盼於賽場展現高度整齊與氣勢。 年僅18歲的徐悠然則出征女子個人戰場。她在國手選拔中技壓群芳,擅長自由品勢,動作流暢、表現力強,是本屆女隊陣中最年輕的選手,也將首度踏上世大運舞台,展現初生之犢的無畏氣勢。 跆拳道品勢融合力量與藝術之美,選手須完成一套「公認品勢」與一套「自由品勢」,兩者各占50%總分。公認品勢重基本功與規範性,自由品勢則講求創意與高難度技巧,選手常結合音樂節奏與空翻踢技,呈現出如太極舞般的力與美。 本屆世大運將舉辦男女個人、男女團體與混雙五項賽事,各代表隊在各項目中僅能報名一組選手或隊伍參賽。混雙比賽尤具觀賞性,兩人須在兩分鐘內配合無間,展現剛柔並濟的陰陽之美。 隨著世界跆拳道聯盟積極推動將品勢納入奧運正式項目,世大運已成為中華隊新生代選手爭取積分與國際曝光的重要舞台。在新秀崛起、既有舊將回歸的交會點上,本屆代表隊將帶著承接奪牌重任及對榮耀的渴望與信念,也將在整合下務求發揮專長,於德國賽場力拚佳績。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 跆拳道品勢代表隊 男子組:蔡和軒、王敘帆、黃奕承、柯翔碩、陳孝澤 女子組:徐悠然、簡湘玲、郭彥妤、陳歆雅、楊長螢

鈍劍陣容延續亞錦賽佳績 銳劍睽違八年再戰世大運
2025萊茵魯爾世大運擊劍賽事於7月17日在德國登場,中華隊本屆參加3個類別、共9位選手出賽,除了連三屆與會的男子鈍劍,還有繼2017臺北世大運後、睽違8年再亮相的男女銳劍好手參戰,力拚突破歷屆成績。 近年在國際賽歷練下,男子鈍劍逐步展現團隊戰力,成為本屆代表隊一大亮點。陳弈通、陳致傑、許勝閎六月先在亞錦賽合作,奪得團體銅牌(當時另員為郭均祐),他們八強擊敗上屆銀牌韓國、四強40:45惜敗上屆金牌中國,最終名次與香港並列,為世大運前的重要實戰經驗。 其中陳致傑曾於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男子鈍劍個人賽名列第5,刷新中華隊世大運擊劍最佳個人成績,將三度參戰的他,在亞錦賽也取得個人第5的突破,近期狀態高檔。陳弈通曾為2018年雅加達亞運代表隊最年輕的擊劍選手,2024年巴黎奧運先在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奪冠後,成為中華隊睽違36年首位重返奧運殿堂的男子擊劍選手。兩人再攜手上屆班底岳哲豪,將以豐富經驗與新血許勝閎聯手出擊。 男子銳劍則由徐浩、林韋宸、陳品叡與吳祥慶組成,四人近兩年分別持續參加亞洲錦標賽、亞洲盃及世界盃等國際賽事,也是國內各錦標賽的常勝軍。此外,徐浩和陳品叡二月初先參加塞爾維亞舉辦的世界青年男子銳劍錦標賽,徐浩更是一路闖進36強,雖最終不敵義大利選手,但也獲取寶貴經驗。 吳米雅是本屆唯一的女子鋭劍選手,今年六月她在亞錦賽擊敗哈薩克選手進入16強,並和勁敵中國選手正面對決,從開賽落後3分追至14:14,最終以決一劍惜敗,展現其與亞洲頂尖選手高強度對抗的能力,也作為世大運賽前的重要歷練。 擊劍分為鈍劍、銳劍和軍刀三種劍種。鈍劍的得分部位是軀幹,攻擊時必須掌握進攻權;銳劍得分範圍為全身,不需要進攻權;軍刀可用刺擊或劈打,得分部位限上半身,同樣需顧及進攻權。個人賽比賽時間為三局,每局3分鐘,或先達15分者獲勝。團體賽由每隊3名選手輪流出賽,採九局接力制,每一局比賽的目標分數為前一局的基礎上再加5分(如第1局至5分、第2局至10分,依此類推),率先累積至45分的隊伍即為獲勝。 中華隊自1995年福岡世大運首次參賽擊劍賽事以來,中間曾缺席5屆,自2011年重返賽場後,2017年主場出戰更曾派出女鈍劍、銳劍、軍刀及男銳劍各項好手,最佳成績為陳致傑於2019年創下男鈍劍個人第5,本屆將再力拚個人及團體賽的突破。 2025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擊劍代表隊 男子鈍劍:陳弈通、陳致傑、岳哲豪、許勝閎 男子鋭劍:徐浩、林韋宸、陳品叡、吳祥慶 女子鋭劍:吳米雅

114年全大運圓滿落幕 相約下屆中央大學見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今(2)日下午在長榮大學舉辦閉幕典禮。本屆歷經六天賽事,來自145所大專校院的運動員,共創下6項7人次破全國紀錄、37項65人次破大會紀錄的亮眼表現,並頒出539面金牌,為賽會寫下歷屆新高。 全國新猷部分,臺灣師大王冠閎首度參賽50公尺蝶式項目,便在預賽游出24秒16,打破大會紀錄(24秒35秒)、刷新全國紀錄(24秒21秒),成為本屆唯一刷新男子游泳全國紀錄的選手。 北市大學黃宜甄於公開女生組45公斤級抓舉75公斤、挺舉90公斤與總和170公斤全數打破大會與全國紀錄,單場合計八項破紀錄,橫掃女子組與青女組紀錄榜,是本屆紀錄之最。正修科大洪梓瑜在45公斤級總和166公斤刷新女子組全國紀錄。臺灣師大陳玟卉於76公斤級挺舉舉起138公斤、總和達243公斤,同樣雙破全國女子組紀錄。 此外,大會紀錄也捷報頻傳。田徑短距離項目表現尤為突出,臺科大王喬弘連在一般男生組100公尺(10秒55)與200公尺(21秒41)雙破大會紀錄,展現速度實力。臺大譚展誠在110公尺跨欄跑出14秒93,同樣刷新原紀錄15秒01。 女子部分,一般組100公尺決賽中清大王于嘉12秒16秒、臺大洪逸璇12秒22秒雙雙超越原大會紀錄(12秒24),呈現高張力競爭。而在公開女生組標槍決賽中,北市大李慧君以55公尺86超越原紀錄(55公尺32),將投擲項目推向新高度。 而在泳池畔,北市大學劉姵吟在100公尺自由式與100公尺蝶式雙雙刷新大會紀錄,分別為56秒41與1分00秒33,泳姿切換順暢、轉身俐落,展現極高穩定度與技術完成度。 一般組輔仁大學陳琮尹在男生100公尺與200公尺仰式項目中,以1分00秒98與2分16秒94雙破大會紀錄。女生4x100公尺混合式接力中,臺北商大四位選手合力以5分01秒41刷新大會紀錄(5分03秒92),成為唯一打破游泳團體接力紀錄的隊伍。速度之外,更看得出每棒交接的默契與信任。 射箭公開男生組複合弓團體排名賽中,文化大學2095分、臺灣體大2093分、中正大學2090分,三支隊伍同場刷新原2080分大會紀錄,分數緊咬、整齊高效,堪稱團體賽罕見的「三隊齊破」場面。 此外,射擊10公尺空氣手槍公開男個人及團體賽、自由車公開男團體追逐賽,大會紀錄也都易主。 閉幕式上,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將大會會旗交予115年承辦學校中央大學,由校長蕭述三代表接下,他表示:「我們用戒慎恐懼的心情,帶著榮耀與感動接下會旗。」預計明年五月初舉辦全大運,主題訂為「無懼、永續」,象徵青年無懼挑戰、勇敢前行,同時也強調環境永續精神。 下屆預計新增電競與霹靂舞為選辦種類,中央校長蕭述三也期許用實力與熱情再度承辦,融合競技、科技、活力與環境理念,打造結合現代性與永續性的賽會舞台。

公開男雙「首戰四人組」 國體內鬥金包銀
四個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全大運;兩組人馬,全都來自國立體大。114年全大運羽球公開男生組雙打金牌戰上演隊內對決,大一組合林嘉彥/楊博智直落二擊敗大二林廷禹與學弟寶昕·達古拉外,4名初登場新秀聯手寫下國體男雙的精彩對決。 首局林嘉彥/楊博智21:17先下一城,第二局雖然一度落後3分,但追平後在18:18連拿3分完成收尾,最終以直落二奪下金牌。 林廷禹與寶昕·達古拉外這對新搭檔,是從本屆全大運預賽才開始配合。兩人平常分屬不同球團,也各有固定搭擋,直到這次因校隊名義出賽,才終於站上同一邊場地。林廷禹說:「第一次搭配其實也不陌生,配合如此順利,真的辛苦了。」寶昕·達古拉外則感謝學長帶領,讓他在首度合體出擊便能站上頒獎台。 雖然在複賽擊退多組勁旅,林嘉彥/楊博智同樣也是全新搭檔,甚至連磨合都來不及。「我們完全沒練習過就直接上場,剛好一左一右,有蠻多機會打組合球。」林嘉彥補充:「場上默契一開始沒有很好,但互相提醒後,最終還是穩下來了。」 儘管緊張影響狀態,林嘉彥表示,在關鍵分有主動去嘗試,「我會一直吼,給自己精神支持,我們的狀態也算互補。」楊博智則坦言:「一開始真的很緊張,好在練習時有討論一些應變,才慢慢調整過來。」 本學期起由東京奧運男雙金牌好手李洋接掌訓練,成為國體選手場上穩定的力量來源。林嘉彥笑說:「他讓我們在執行戰術時更有信心,也更清楚該怎麼做,畢竟我們不會懷疑奧運金牌,他說什麼,我們就盡全力去執行。」 比賽結束,兩人互相致意。林嘉彥感謝楊博智在後場穩定發球,楊博智則回應:「他整場都撐住了我,也在最緊張的時候穩住了關鍵分。」 114年全大運羽球 成績 公開男子組 雙打 金牌:國立體大 林嘉彥/楊博智 銀牌:國立體大 林廷禹/寶昕•達古拉外 銅牌:臺灣體大 黃暐翔/潘睿謙

中興邱郁喬單打封后 六戰全大運圓夢奪金
國立中興大學運健所研究生邱郁喬,今(2)日在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羽球一般女生組單打決賽中,以直落二擊退僑光科技大學林家旗,生涯首度封后,也為自己的學生運動生涯劃下完美句點。 首局邱郁喬以21:16先下一城,第二局雙方一路僵持到18:18,她在關鍵時刻連拿3分強勢收尾,直落二收下生涯首面單打金牌。這是她第六次征戰全大運,也是最後一次出賽,曾在大一、大四都與金牌擦肩而過,在本屆總算如願登頂。 「其實回來成大比賽讓我滿緊張的。」邱郁喬坦言,大二曾被視為奪金熱門,卻在成功大學場地首輪落敗,留下遺憾。「雖然這幾天都有睡好,但還是無時無刻都在想比賽的事,壓力很大。」 為克服內心壓力,她調整過往訓練方式,將備戰期縮短為三週,每週訓練3天、每次1小時,避免操之過急造成受傷。「以前訓練強度太高,這次我選擇慢慢來,一步一步調整,不再勉強自己。」 邱郁喬也不斷提醒自己穩住節奏:「我的打法偏快,有時快到連自己都掌握不了,所以告訴自己要專注冷靜,一球一球打好,等對手露出破綻再伺機加壓。」這場比賽她成功戰勝心魔,拿下象徵六年努力的金牌,「雖然還是有點緊張,但今天的我真的做得很好,很開心自己做到了」。 賽後她笑說,雖然比賽結束,但人生的另一場戰役才正要開始:「我原本想說一場比一場寫,還帶了電腦下來,結果整個心思都在比賽上。接下來得趕快寫完論文,其他事情就慢慢來吧。」 114年全大運羽球 成績 一般女生組 單打 金牌:中興大學 邱郁喬 銀牌:僑光科大 林家旗 銅牌:臺北醫大 楊采庭
從並肩到獨擲 虎尾沈智陞鏈球接棒奪金
「以前什麼事都有哥哥一起,現在要靠自己了。」虎尾科大大四沈智陞,在今(1)日全大運公開男生組鏈球決賽投出63公尺07,一擲封王。這是他與哥哥沈又豪分道揚鑣後、第一次獨自站上全大運的賽場。 從習慣有哥哥一起熱身、比賽、訓練,到本屆變成場上只有自己,沈智陞說:「以前有人陪你聊、幫你盯節奏,現在全都得自己想,也會變得更仔細一點。」兄弟倆的關係亦師亦友,也一路互相推進。他坦言自己本來沒有特別打算走上這條路,「是哥哥先投得不錯,我才開始練,一起練之後互相競爭,彼此就越來越進步」。 事實上,在上屆全大運,沈智陞就以61公尺48拿下銀牌,當時受訪時曾提到:「哥哥是我的目標,但我會慢慢追上來。」一年過去,哥哥畢業、他自己穩站第一,這面金牌是他預期中的一部份。「本來想試試看能不能到65、66(公尺),但可能太興奮了,後面幾擲在技術上有點miss掉。」 儘管理想距離失之交臂,63公尺07仍是穩定表現。他形容自己在訓練上是個蠻開朗的人,不太會因情緒失常影響訓練:「有時投不好心情當然會受影響,但我睡一覺起來就又重新開始了,新的一天再來就好。」 他把本屆賽會視作大學生涯最後一戰。「一方面緊張,一方面也是放鬆地去投。」而未來的路,他透露可能會留在虎科唸碩班、繼續提升。「短期目標是突破個人最佳,如果有機會、狀態夠好,當然希望可以挑戰世大運或亞運。」 這一次,沒有哥哥在場,沈智陞照樣投得出穩定與成長。他從兄弟同行走到一人獨撐,仍然把鏈球場上那顆鋼鐵圓球,擲出自己的方向。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公開男生組 鏈球 金牌:虎尾科大 沈智陞 63公尺07 銀牌:臺灣體大 許元彰 57公尺87 銅牌:嘉義大學 陳育峰52公尺46

低潮後再度爬起 警大江尚育帶傷仍「超標」三連霸
「辛苦了,好好休息。」中央警大江尚育在達成114年全大運一般男生組5000公尺三連霸後,給了自己這句話。 上屆奪下雙金後,本屆江尚育在5000公尺賽道再次封王,卻坦言這是一場最艱辛的勝利。他透露,年初時左腳脛骨疲勞性骨折,無法進行正規訓練,直到清明連假前才重返跑道。「我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低潮,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想過放棄不練了。」 儘管過程痛苦,江尚育沒有讓夢想中斷。他靠著飛輪、游泳等輔助訓練維持體能,逐步找回狀態。只是心肺功能和肌耐力仍明顯下滑,「尤其是一萬公尺賽程跑完後腳就很痛,所以這場真的很辛苦」。 完成三連霸的這面金牌,超出了江尚育原本設定的目標。他說:「在一般組,你如果放棄,其實不會有人在意。但我不想辜負以前那麼努力的自己,也想證明,靠自己也能走到這一步。」 即將在六月參加一場國際邀請賽,江尚育表示會短暫休息,調整後再全力備戰,希望能在國際舞台跑出更接近巔峰的表現。 不過他也點出,一般組選手面臨訓練資源不足的問題:「我們只能利用早上六、七點或深夜練習,練完根本沒時間做修復或防護,很容易受傷。如果有更多運動修復與營養支持,我相信成績會更好。」 雖然未來畢業後沒有打算成為職業運動員,江尚育仍希望在工作之餘繼續追夢。「我成績不到頂尖,只能靠穩定的薪水才能支持夢想,但若可以,我一定會一直跑下去。」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男生組 5000公尺 金牌:中央警大 江尚育 16分31秒81 銀牌:陽明交大 呂輝翰 16分51秒74 銅牌:臺灣師大 劉名洋 16分52秒10

臺師黃奕翔直落二摘金 首闖男單決賽即登頂
「好險自己撐住了,能在大學最後一年拿下單打冠軍,真的是夢想中的事情。」臺師黃奕翔今(1日)在114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男生組網球單打金牌戰,以直落二擊退國體呂鎮宇,生涯首度闖入單打決賽便封王,也為學生時期的個人戰績寫下圓滿句點。 黃奕翔歷年全大運曾拿下團體金牌、混雙銀牌及男雙銅牌,本屆終於在單打賽場上站向高峰,下午他還將挑戰男雙冠軍,力拚「雙金」作收。 「其實今天蠻意外的,因為前陣子的狀態不太好,是老師很努力在幫我調整,這次比賽才慢慢找回節奏。」黃奕翔透露,四強賽時對手實力強勁,賽後身體有些酸痛,今日爭金首盤仍未完全回穩:「第二盤開始才比較找回感覺,教練每場賽前都會做分析,找影片、問以前打過的選手,讓我提前模擬戰術,下場就是照腦中規劃去執行。」 談到三盤賽制的挑戰,黃奕翔直言:「真的很拚意志力,體能上大家都打很多場了,技術差不多,就是看誰撐得久。」他感謝賽後有防護員協助治療與補給:「未來預計會繼續念碩班,如果有機會再次參賽,還是很想打!」 落敗摘銀的呂鎮宇則為大三生,本屆是他第三次參加全大運,首闖金牌戰的他坦言:「一開始蠻緊張的,雖然有先破發,但後面體力下降、反拍信心變弱,加上對手發揮得比我好,最終只得摘銀。」 原先設定目標四強的呂鎮宇,對能挺進金牌戰仍感欣慰,「比賽中真的很緊張,我都會跟自己說『好球好球、繼續打』來穩住心情,希望下次能夠更進一步。」 114年全大運網球 成績 公開男生組 單打賽 金牌:臺灣師大 黃奕翔 銀牌:國立體大 呂鎮宇 銅牌:文化大學 洪睿晨、國立體大 林伯駿

「我就是要拿第一!」屏大劉意暄盼下屆續奪競走金牌
「我的目標只有第一,不會走到第二!」屏東大學新鮮人劉意暄在完成10000公尺競走後興奮喊道。 今(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舉行的114年全大運競走賽事,她以64分06秒56摘下一般女生組10000公尺金牌,首度參賽就登上最高頒獎台。 就讀休閒事業經營管理系的劉意暄並非科班出身,她從小學三、四年級接觸田徑,國中曾一度中斷訓練,高一才真正開始接觸競走。她回憶道,最初是啟蒙教練推薦她試試看「把它當成走路比賽在走」,而慢慢產生興趣。國中時缺乏專業教練指導,她不敢獨自練習,直到高中老師牽線,介紹她給苗栗苑裡高中的黃主任,才開始有系統地學習競走技術,一路練到現在。 雖然最終奪金,但劉意暄坦言:「前陣子生理期打亂訓練節奏,強度都沒有上去。上場前就抓保守策略,希望64、63分鐘內完賽。」此外,她也考量天氣炎熱,擔心爆掉而選擇穩定配速。 劉意暄透露,自己習慣在比賽前拜拜祈福,從高中開始延續至今。「先拜家裡的神明,再去比賽當地隨便找一間拜一次。」但真正影響她的不只是心理寄託,更多的是訓練資源的不足。 「沒有教練在旁邊其實讓我很沒有安全感。」她提到目前負責調整姿勢的教練在苗栗,只能透過學長姐錄影回傳給主任檢視,但校內人力有限,有時無法拍攝。練習時也因配速無法對上其他人,長期都是「自己一個人走」,她坦言:「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狀態一直都沒有起伏。」 正因為平常孤獨訓練,正式比賽對她來說格外興奮,因為「終於有人可以一起走了」。這場全大運,她更是咬緊牙關、撐到最後:「其實中間很想跳車,真的很熱、很想放掉速度,但都已經走這麼多圈了,就不想放棄。」她提到,這面金牌向她證明「永不放棄是對的」。 走過挑戰與自我懷疑,劉意暄將目光放得更遠:「接下來會把心態調整好,希望能再走回60分內」。她也對自己充滿信心,盼在下屆蟬聯金牌:「當然要連霸!我就是要拿乙組(一般組)第一!」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女生組10000公尺競走 金牌:屏東大學 劉意暄 64分06秒56 銀牌:長庚科大 劉倚岑 72分37秒57 銅牌:高餐大學 雷心柔 74分36秒96

臺體張倖原險勝1公分奪金 林家佑三級跳屈居銀牌
「今天這種感覺真的是前所未有,整體銜接都非常順利!」臺灣體大張倖原在奪金後興奮表示。 114年全大運田徑賽事,一般男生組三級跳遠決賽30日在臺南永華田徑場舉行,臺體新秀張倖原與陽明交大林家佑皆跳出14公尺03,實力旗鼓相當。最終張倖原以第二佳成績13公尺88險勝林家佑的13公尺87、1公分之差奪下生涯首面全大運金牌。 根據田徑賽規定,當選手最佳成績相同時,將依「次佳成績」判定名次,若仍無法分出勝負,則繼續比較第三佳、第四佳,直至分出高下,若全數相同,則以「最早跳出該成績者」為勝。因此雖兩人最佳皆為14.03公尺,最終由張倖原奪金、林家佑摘銀。 張倖原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全大運,從高三才開始規律練習三級跳的他,原本主攻100公尺跨欄與跳高,是在某次訓練中被教練發掘轉項,才有機會站在今日的舞台。「這次比賽前目標就是金牌,也真的做到了!很感謝老師和跳部的同學們。」他也笑說,下屆會朝「連霸」邁進。 銀牌得主林家佑則從高一開始轉項三級跳,中學時期以短跑為主。他坦言,原本國中畢業後打算放棄田徑,卻在一次高中運動會中跳遠成績出色,才決定繼續走下去。此次賽前他在陽明交大校內與隊友共同備戰,「其實今天狀態還蠻好的,幾乎沒有遇到亂流」。 對於與金牌擦身而過,林家佑展現樂觀態度,給予自己精神喊話:「我已經拼盡全力了,第二也沒什麼好遺憾,明年再繼續加油!」 114年全大運田徑 成績 一般男生組三級跳遠 金牌:臺灣體大 張倖原 14公尺03 銀牌:陽明交大 林家佑 14公尺03 銅牌:僑光科大 吳傑倫 13公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