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新創產業四位講者與現場聽眾合影。攝/曾泓睿

運動新創產業四位講者與現場聽眾合影。攝/曾泓睿

綜合

運動新創各領域結合 打造臺灣未來新生活

瀏覽次數

1851

臺灣新創產業蓬勃,各領域如何激盪火花,替臺灣未來運動市場創造機會?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今(30)日舉行運動新創業者交流分享會,集結四位運動新創代表性公司互動交流,與觀眾分享新創公司於棒球、射箭、高爾夫、籃球等項目在臺灣現況與未來趨勢。


「電影《魔球》使大家了解科技棒球未來市場。」Basepara棒球學校執行總監謝秉恆於六年前成立公司與職棒球星謝長亨合作,開發科技棒球市場,協助各層級選手訓練。為使民眾更貼近科技棒球,謝秉恆舉例,新北市登記之乙組球隊192隊、近3000人,加上黑豹旗或是社區棒球是極大市場,「擴及更多服務客群,對臺灣運動發展是良好的。」

 

一起玩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垂株原是職業婦女,喜愛射箭原因是和朋友一同玩射箭解決肩頸痠痛,便結合過去科技業背景,運用APP開發與螢幕投影技術,與企業及夜市合作,讓射箭與生活更貼近。何垂株表示,射箭活動與教育體系合作學習品德教育,企業活動則針對凝聚同隊力,使未接觸射箭的人藉由娛樂使回流程度提高,「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Golface綠夾克運動事業執行長廖聰哲投入高爾夫球產業12年時間,將臺灣高球場導入iPad即時現場數據分析,參與APP與預約平台開發以及球員訓練影片分析,讓臺灣高球更科技化。廖聰哲提及:「臺灣打高球人口約1%,亞洲最成熟的日本有2400個球場,臺灣則有61個,希望透過科技實現無人化高爾夫球場,帶來更多便利性。」

運動新創產業四位與談人合影。攝/曾泓睿

運動新創產業四位與談人合影。攝/曾泓睿

 

PickUps奧鵬國際執行長李晨帆開發籃球運動社群平台APP,球友能迅速找尋球場促進交流,也運用攝影機和AI打造智慧球場,將「投出去每顆球都被記錄」。李晨帆以遊戲NBA2K做為發想,使民眾打球時擁有NBA感受,透過個人數據、球技程度區分吸引住客戶,「成功創業的爆發點是因為掌握到時間。」

現場觀眾許凱敦表示:「現代人會被社會價值觀限制住,當別人不看好你時,要相信一定做得到,只是時間問題。」運動新創結合各領域專長,期許政府扮演中間橋樑,串聯不同產業並激盪火花,為臺灣打造具有科技與智慧的運動市場。